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5日 星期二

    ●短信提醒天气农时 ●精准服务APP ●人工增雨除雹

    气象服务直通田间地头

    作者: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5日 06版)

        对农民来说,“靠天吃饭”是句亘古不变的老话。如今,在气象部门的帮助下,“揣摩”老天爷的脸色,号农事的脉搏不再是无法企及的难事了。

     

        记者日前在河北邯郸、邢台等多地走访中感受到,将气象为农服务直通到田间地头,这期间地、县气象部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找对“中间人”服务更贴心

     

        “以前开春时费很大劲养个苗儿,结果一遇到寒潮就冻死了。今年多亏有了‘土教授’提醒咱早准备,啥事儿也没有!”一见到记者,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后当头村的农民冀凤江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他是当地的一名种菜大户,而他口中的“土教授”则是永年县有名的蔬菜专家刘云峰。从今年起,受永年县气象局邀请,刘云峰兼职成了一名气象信息服务员。

     

        “前些年刘老师主要给我们培训种菜技巧,讲讲农药化肥知识。今年起,他开始给我们不定期发短信提醒天气农时,还特意在课上提到了种植西红柿、辣椒和茄子的气象要点。”冀凤江说,“今年2月初,本来我们村几个大户想在10号以后种上西红柿,刘老师就特意打电话过来,说下周预报要降温,最好抢先种。我们一听,赶忙提前进了棚。后来果然来了寒潮,我们的西红柿比别人的提前上了市,一亩多挣了1000元!”

     

        这种“气象局+‘土’专家”的为农服务模式是永年县的一大特色。“前些年我们开展气象为农服务时发现,简单地预报天气天时不能引起农民足够的重视,服务有距离,农民也不信任。”邯郸市永年县气象局局长郭江宁告诉记者,反而是像刘云峰这样的本地专家在种养大户中更有威信和传播力,因此,2014年冬,县气象局找到了刘云峰,合作成立了“云峰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蔬菜种植带头人”气象服务短信发布平台,为当地农户提供与蔬菜种植密切相关的气象信息。此外,各村也设置了相应的兼职气象信息员,以此互为补充。

     

        “有了这些‘中间人’,农民和我们气象部门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邯郸市气象局局长郭树军说。

     

    “互联网+气象”助力服务更精准

     

        8月,在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漫山遍野的绿核桃挂满枝头。“亏得有又快又准的气象预报,让我们的核桃躲过了7月的高温。要是没防护被晒伤,果子上就要有难看的黑斑了。”核桃种植大户、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利英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法宝”——手机里的一款应用APP“核桃气象”。

     

        其中最新的一条资讯显示:“今天27℃,多云,北风1级,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目前核桃正处于成熟前期、采收初期,请注意预防夏季日灼。”此外,还包括气象灾害预警、农业气象服务等信息。

     

        “核桃很娇气,对于气象条件的要求非常高,一遇到气象灾害,产量有时会下降一半,甚至绝收!核桃每斤20元,本部基地年产量就有80万斤,如果算上其他基地总共20万亩的产能,损失可能会是上亿元。”陈利英说。

     

        由此,邢台市政府把针对核桃的气象精准服务放到了保驾一方经济的重要位置。据邢台市气象局局长赵黎明介绍,近年来,邢台市气象局联合河北省气象局、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邢台市科技局,共同建立“邢台西部山区核桃冻害预警评估系统”,并专门开发了智能手机APP“核桃气象”。目前,该系统已在邢台市气象局及内丘县、沙河市、临城县气象局投入试运行,服务范围覆盖4个核桃种植县(市)的农户,2个以核桃生产为支柱产业的农业产业公司。

     

        然而,精准服务的APP并非独此一份。在邯郸市永年县,气象部门与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合作,引进了“设施农业气象信息智能化服务系统”,在不同类别的拱棚内安装终端系统,通过服务平台实时查看棚内的温湿度,菜农也可用手机APP查询棚内的实时温湿度。

     

    人工增雨除雹守护一方农业

     

        “砰砰砰”,炮声震耳欲聋。在邯郸市肥乡县南河马村气象信息服务站门口,一门高炮前,几名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正在进行演练。当有利天气条件来临时,他们将及时开展人工增雨除雹。

     

        当地农业合作社支部书记马国华告诉记者,气象部门2013年在这里建成了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配备高炮、火箭和作业队伍,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我们这里尽是花卉和蔬菜种植大户,平时最怕下雹子。”说起冰雹的厉害,马国华心痛不已,“自从建了这个点,气象局一通知,咱们火箭弹瞅准时机就上了天,冰雹真的能变成及时雨。看到自家园子里没损失,气象部门对咱们好,农民这回体会真切了。”

     

        “此外,人工增雨也是这里的重头。”郭树军介绍,邯郸地区近年来干旱严重,尤其今年以来降水量明显不足。为此,仅南河马这一个作业点,今年1月以来就组织了7次人工增雨雪作业,极大地缓解了旱情。

     

        “像肥乡这样的作业点,我们省还有233个,覆盖了七成以上的县城。”河北省气象局局长宋善允说,“作为农业大省,河北每年气象灾害损失中农业损失占70%,因此,我们的为农气象服务更要创新方法,做深做实。要做好农民的‘贴心人’,考验的正是县乡气象工作者的细心、耐心和真心。” (本报记者 杨舒)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