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亮,桑磊起床了。这几天听不到孩子们的笑声,他有些不适应。最近,这位来自云南的怒族小伙子,作为优秀乡村特岗教师代表,来京参加教师节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看到了天安门、鸟巢,很兴奋,但我还是挂念我的学生。”桑磊说。
2007年,桑磊怀揣教书育人的梦想,来到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完小任教。“捧当乡是祖国最偏远的地方之一。这里抬头一座山,低头一座山,山的里面是山,山的外面还是山。”
在这崇山峻岭间,桑磊骑着摩托车,访遍了所有学生家庭。8年,上万公里,他走过了事业的“长征路”,也走进了山里孩子的心房。
“我刚来的时候,孩子们不说话,只是默默地打量我。这些大山里的孩子,淳朴善良,但也自卑羞涩。”桑磊自己就是云南大山里长大的怒族娃娃。他深知,孩子们需要的,是一双主动伸出的温暖之手,是发自内心的关怀。
山大人稀,很多学生家很少有生人去,看门的狗格外警惕,一见人就汪汪叫。桑磊天生怕狗,最开始可把他吓得够呛。但现在,家访多了,各家各户的狗都认识桑磊。
有一次,班上的学生李喜银不小心把手臂摔骨折了。她是孤儿,叔叔婶婶又远在西藏打工,桑磊就赶紧带她去乡卫生院做固定。医疗条件有限,桑磊一直握着李喜银的断臂,协助医生夹板。治疗过程中,明明很痛的李喜银没哭、没喊,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说。第二天,准备回家的李喜银给桑磊递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桑老师,您知道我为啥不哭吗?因为您在我身边,就像我亲阿爸一样。”
这里的孩子常年只穿一件单衣。到了冬天,气温很低,很多孩子却还穿着短袖。让孩子们暖暖和和过冬,成为桑磊的念想。他通过微博,为孩子们募集课外书、生活用品和四季衣物。截至目前,桑磊已募集到价值几十万元的物资,包括1万多册图书、600多床铺盖、600多双童鞋、500多套雨伞、1000多套冬衣等等。
“知识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希望尽我所能,让这些孩子像我一样,感受知识的力量。”语文、思想品德、信息技术、音乐……桑磊教授多门课程,还兼任班主任,为孩子们增添决定人生的知识砝码。当他把第一批学生送入升学考试的考场后,默默地走回了宿舍,这个自称“不会哭”的小伙子泪如雨下。
更好的选择不是没有。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2年,全县城最好的小学——县民族完小的负责人找到了桑磊,跟他说:“只要你写调动申请,就能把你调到县城”。桑磊拒绝了:“调往城里是多少乡村教师的梦想,但我知道乡村孩子比城镇孩子更需要我。”
说着话,桑磊掏出了手机,给记者看他存好的一张张图片,都是学生发给他的短信截图,上面写着:“桑老大,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桑老大,我的成绩进步了!不会让您失望的”。“这就是我留下来的理由,做山里孩子的引路人。点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桑磊说。
再过几天,桑磊就要回学校了。他已经和其他几位特岗教师商量好,回去之前再去一趟天安门,看一次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我要录下来,拿回去让孩子们看看”。 (本报记者 晋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