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山东济宁: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城乡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王磊 丁永宏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13日 01版)

        记者日前来到山东济宁四年级学生王晓雯家时,晓雯爸妈正在写有“中华经典书屋”的房间里挑拣《论语》《中华名著》《新选唐诗三百首》等书。晓雯的爸爸告诉记者,他们家近日要和4个家庭展开“诵中华经典”知识竞赛,“要争取拿头名”。

        据济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像晓雯家这样,建有类似“中华经典书屋”的家庭在济宁有340多个。在济宁,“诵读中华经典”纳入了文明机关、诚信企业、和谐社区等文明创建活动中,成为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重要内容。

        为了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济宁市研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并将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列入2015年市委常委会月度工作计划。“在构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过程中,济宁市主动作为,赢得了国家和省部委的支持。”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表示。

        2014年,教育部、国家汉办在曲阜设立了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确定今年底世界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议在济宁市举办;国家发改委、文化部支持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和济宁市有关重大项目进入国家“十三五”规划。2015年5月,曲阜市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明礼仪教育普及活动试点城市。最近,中央和省有关部门正研究在济宁市设立干部政德教育基地。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物质载体,济宁市加大投入,推进文化硬件建设。以9月1日济宁市文化中心项目奠基为标志,《三年行动计划》所列64类、120多项文化项目建设已完成80%。截至6月底,济宁共建成社区儒学讲堂101处、开展活动865期,建成乡村儒学讲堂802处、开展活动10112期,50多万人从中受益。

        如何创新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善行义举四德榜成为济宁城乡的风景线。截至目前,济宁市农村四德榜建榜率为96%,社区四德榜建榜率达84.5%,全市1411所中小学有1214所设立了四德榜。“齐鲁时代楷模”陈新宁、“齐鲁最美职工”魏立新、“齐鲁最美教师”王升安等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典型、道德模范,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在孔孟之乡,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初步形成。”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马平昌如是说。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王磊 丁永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