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06日 星期日

    一页摄影

    用身体拍照的人

    作者:叶明文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06日 09版)
    《用身体拍照的人》,施敏杰著,中国摄影出版社
    城市表情 施敏杰摄

        上海这座城市,精巧中带有大气,逼仄中带有宽容,婉约中带有粗犷。生活在其中的时间越久,越能体会得到,体会得深。初来乍到者、走马观花者,难以领略其精华,一不小心还会被那些传统的偏见所埋没。

        拍照也一样。偶尔途经的地方,遇到兴奋处,快门声不停歇地响起,但很难深入其内面。所以,关于上海百年来值得回味的街拍照片,一定是来自生活在这座城市,并且有些年头的人。只有把自己植根其间,才会得到它的灵魂。

        施敏杰自幼就生活在上海,和这个城市一道成长、一同承受风雨和阳光。他每日行走在其中,打量着这座极具混合气息的城市:彪悍与温柔随处并置,多元文化弥漫各个角落。街头特有的气质扑面而来,他用猎犬般的嗅觉,能迅速捕捉到这座城市所散发的魅力和惊艳的瞬间,并用照片糅合在一起。

        他的照片,初看有点冷,甚至相当刺目;再看下去,你会觉出一些味道;细细地看,劲道才慢慢显现出来。最终,你会被照片吸引过去,为那些戏剧性的画面而动容。他的照片不是记录历史意义的图片;而是从内心出发,表达自我对现实的映射。

        施敏杰拍照的方式,绝对不是通常按部就班地举起相机构图和对焦。他的相机多放在身体的腹、腰、胯等部位,手捏住快门,人在走动中就已经完成拍摄。拍的瞬间,对象没警觉;拍的结果,只有他心里清楚。所以,准确地说,他是用身体拍照的人。身体各部位都和图片感知联动,通过步伐的移动调整心像结构的间距和范围,快门释放的同时几乎忽略了眼睛。快门不再是视觉的侍者,而成为心灵的信使。

        用眼睛去观察事物,试图到达一个看起来舒服的画面,这是普通的经验。这个经验好像合乎逻辑,但背后的缺陷是眼睛观察本身会受到固有的视觉模式影响。他在心里对外界有了感应,知道了要拍下某种东西的时候,是让身体和相机不论处于什么位置,由它自由发挥,按下快门的刹那,有时甚至不用观看取景框。这个效果,完全即兴,情境在意料之中,而画面则出人意料。

        这样的照片发生的前一秒不一定那么精彩,后一秒场景和韵味可能荡然无存;高一点角度效果出不来;低一点角度或许不知所云。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所以,恰到火候不容易。他的照片,你是不能二次裁切的,只有喜欢或不喜欢。

        施敏杰从来没有庞大的、确定的拍摄主题,摄影对他来说就是在街头巷尾的随机捕猎。他随心所欲地拍下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本身,并不希望被某个主题所约束。那些瞬间无一不体现他的认知、情绪,以及周遭的荒诞、奇妙、欲念和美好等。这是他的作品给予我们震撼的关键。

        抓拍这个词,缘于20世纪摄影名家们的妙笔;如今的抓拍者依旧很多,但动人的作品并不多。它需要在瞬间将个人的综合素养转化为对事件或意味的把握,并且要在千钧一发之际赋予一个最好的形式。这是最容易进入摄影的一个方式,也是最难出好作品的方式。因为,这样的即兴美学照片,没有一定生活和视觉底蕴的话,拍下的照片往往不忍观看,或者是不知所云。

        他的每一张照片,在美妙的视觉效果背后,都能体会到他有所指向,但这个指向又不是那种黑白分明的,强加于人的观点,是需要观者自己去领略,领略的结果因人而异。也就是说,摄影师只管拍,观看的结果是你的事。

        施敏杰的作品传递给我们当下生活的信讯息、上海固有的特征;也散发出他对这个时代的好奇和警觉;他对这个时代的无奈、真实、本性、戏剧都充满在作品当中,并且在形式上更具有狂野的个性。

        他深得抓拍的即兴美学精髓,从克莱因、弗兰克到森山大道一路下来的即兴美学,被施敏杰在内的多位摄影师传承着、发扬着,继而有突破的地方,吾深以为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