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北京万寿路家中的红色皮沙发里,原北海舰队司令马辛春中将身着整洁的白色衬衫、黑色的西裤和皮鞋。在他90岁的脸上,还看得出年轻时的俊雅气质。若不是他抬起双臂,露出明显短一截的左臂,几乎让人忘记了他所经历的烽火岁月。
马辛春说:“我是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此言不虚,1925年出生在河北巨鹿县后田寨村的马辛春,13岁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因为年纪小,马辛春被分到宣传队。“那时我年纪小,参军后很想家。我就对股长说,我得回趟家拿衣服。股长说:‘都穿军装了,你拿什么衣服,过两个礼拜就不想家了。’我的小心思一下就被股长看穿了。”回忆起少年当兵的情景,马辛春自己忍不住发笑。
之后的经历,让小小年纪的马辛春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在一次参加冀南区党委第二地委党员骨干培训班学习过程中,马辛春认识了培训队队长谢宝才。谢宝才是红军连长,被派过去做培训队队长。“谢队长那时年轻,长得一表人才,口才极好,又对我们这些学员非常关怀,我和他关系非常好。”培训结束时,马辛春问谢宝才:“我们还能再见面吗?”谢宝才说:“总有机会再见面的。”两年之后,马辛春果然又见到了谢宝才,可是谢宝才的整条左臂都不在了。马辛春说:“当时见面仓促,我甚至没来得及问他这条胳膊是哪次战斗中没的,只是那条空荡荡的衣服袖让我至今印象深刻,这就是战争。”
在8年的抗战生涯中,马辛春自己也经历了5次生死考验。1941年,马辛春在冀南军区当参谋,和4位战友一起留在地方斗争。“我们驻扎的村叫刘庄,那天村民突然来报信,说日军扫荡来了,正在向村庄包围,我赶紧向村东一片叫沙岗子的树林里隐蔽,却刚好遇到了日军,两股日军相距不足两百米,我从中间走出,他们莫名其妙地没朝我开枪。”到中午,马辛春又回到村子里,老乡说:“敌人还没走,你怎么回来了?”让我们赶紧藏进他们挖好的坑道里。“我们下了坑道,老乡就赶紧把入口的盖子盖紧,又拿土石掩盖得严严实实。那时刚开始挖坑道还没经验,没挖通风口,我们4个人和2个韩国俘虏下了坑道,差点没憋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几个人终于把盖子挑开,万幸的是没有敌人在附近,马辛春一行人安然逃脱。类似的经历还有好几次,回忆起来,马辛春自己也感慨:“那样的生死关头,竟然都过来了,多亏了百姓的掩护。”
之后,马辛春参加的战斗越来越多,解放战争中,马辛春参加皖东战役,带领突击营全歼敌人,这是出大别山打的第一次歼灭战,战斗打得很漂亮,马辛春却双臂受伤,庆幸的是卫生队刚缴获了一批药,马辛春的双臂得以保存,但也因接骨中的失误导致左臂短了一截。
经历战争岁月,马辛春九死一生,也在战火中锻炼成长,他以后全身心致力于我国海军发展,1986年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1989年,他率“郑和”舰首次访问美国夏威夷,实现当时海军史上的一次壮举。
如今的马辛春,自称“90后”,喜欢读书、看报、钓鱼、打麻将,还爱好跳舞和书法。虽已获得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耀章,他仍然对此次获得抗日战争纪念章感到兴奋:“我们的国家,没有忘记抗日战争的历史,没有忘记那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人,他们是我们国家民族的魂。”
(本报记者 尚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