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03日 星期四

    文章浩荡卫神州

    ——忆英烈何云和《新华日报》华北版的抗战报道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03日 07版)
    何云(左)与左权在太行山上 资料照片
    为纪念何云等烈士修建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本报记者 李建斌摄

        1939年1月1日,中国共产党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华北版在山西省沁县后沟村正式创刊,报社具体事务由著名新闻人何云负责。

        “一个铅字等于一颗子弹,在敌后办报就是无形的战斗。”曾全程参与《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的山西日报社离休干部房秉玉老人说,何云的这句话,形象地反映了《新华日报》华北版火线办报的情况。

        在激烈的反“扫荡”中,何云带领大家“背起报馆打游击”。他将工人和编辑人员编成连队,荷枪实弹,一面跟鬼子周旋,一面设法出报。他组织大家把铅字改小,制造了小型轻便的活动铅字架和小型脚踏机、轧墨机、浇版机,连同电台、纸张、油墨,只借三匹骡子即可驮走。因此,在炮火连天的艰苦岁月中,《新华日报》华北版从未中断出版。遇到战斗紧张时,何云便在吃饭休息间隙,命令报务员架起电台,收听电讯,不能铅印,就出油印战报。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何云随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奔赴前线,组织战地新闻采访,在火线上编辑、审稿、刻印、发行,以最快的速度把战斗消息传播出去。在关家垴战斗中,何云紧跟彭德怀副总司令,利用号外形式,大力宣传战斗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及时报道揭露了日寇推行“封锁”“蚕食”“治安强化运动”的罪行,成为鼓舞和激励人民对日斗争的响亮号角。

        何云有与生俱来的豪气。一次何云与来访的重庆《新华日报》记者陆诒饮酒谈天,他很自豪地告诉陆诒:“你们在国民党统治区办报,只是笔杆抗战而已,可是在此地,则是铅字和子弹共鸣,笔杆与枪杆齐飞。”

        令房秉玉老人一生难忘的是:从1942年5月19日起,三万多日军开始疯狂扫荡太行山北侧,目标直指八路军总部和新华日报华北分馆。23日,部队转移至南艾铺村时被敌人重重包围,何云决定分3路突围。他带领编辑、报务员等10人准备去找大部队坚持出报,副主编陈克寒带着10名记者向太行山以南突围并随军采访,编委史纪言带领房秉玉等60人就地打游击。在这次的“铁壁合围”“梳篦式”扫荡中,左权将军牺牲了,何云等46位新闻战士牺牲了……

        面对重创,在战场上成长起来的新闻人并没有退却。就在敌人大肆宣扬“《新华日报》华北版已全部铲平”之时,6月21日,铅印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又与太行山区广大军民见面了。

        7月8日,在河北省涉县郭峪村西山腰的一座石庙里,何云等烈士的追悼会召开,新任社长陈克寒号召大家化悲痛为力量,用实际行动为烈士报仇。9月1日,青年记者学会延安分会举行追悼何云及全体新闻界殉国烈士纪念会,时任北方局书记的杨尚昆到会报告何云生前的英雄事迹。《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了邓拓《哭何云同志》的挽诗:“文章浩荡卫神州,血溅太行志亦酬。党报事艰来日永,同侪心痛老成休。云山遥祭挥无泪,笔阵横开雪大仇。后死吾曹犹健在,不教胡语乱啾啾。”

        (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