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一枚纪念章铭刻一段历史,一枚纪念章记述一段故事。9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为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帮助和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本报今日开设《我的纪念章》专栏,讲述纪念章背后的抗战故事。
“习主席亲自授勋,令我倍感骄傲和光荣。这份荣誉不属于个人,属于全体抗战的将士。”89岁的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院长蒋顺学说。9月2日,作为老兵代表,蒋顺学接受习近平主席授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回忆起70多年前的浴血抗战,蒋顺学百感交集。1926年6月5日,蒋顺学出生于河北省深县西康庄的一个农民家庭。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影响下,蒋顺学就读的学校里常开展抗日救亡的宣传和募捐慰劳活动。民族和国家观念、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蒋顺学心中。1938年1月,年仅12岁的蒋顺学来到县城,报名参加了八路军第三纵队前身的人民自卫军,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战场,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岁月。回忆起敌后抗战的日子,蒋顺学面容凝重,声音更加低沉:“最可恨的就是日军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每一次扫荡都给群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八路军里,像蒋顺学这样的“小八路”被编入青年营,主要开展走访宣传等群众工作。“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提起在青年营的抗战工作,蒋顺学首先想起了《我们在太行山上》这首歌。
1940年1月,蒋顺学被调到冀中第一军分区部队司令部担任警卫员,负责保卫首长的安全。在日军对冀中地区发动的大扫荡中,该司令部在交河县被敌人包围,在战斗部队的掩护下,蒋顺学保卫首长成功突围。1942年,冀中第一军分区部队南下与冀鲁豫军区第五、第六军分区部队合并,组成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蒋顺学继续负责首长的安全保卫。
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上,蒋顺学由冀中到冀南,又南下冀鲁豫,转赴陕甘宁地区,从一名稚气未脱的少年,迅速成长为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从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蒋顺学不断进步,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2年10月,66岁的蒋顺学以军事科学院院长的身份离休。谈到现在的生活,蒋顺学说:“看到国家富强,武器先进,心里非常骄傲自豪。”
(本报记者 尚文超 本报特约记者 包国俊 本报通讯员 吴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