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设立的一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都经历着不同的磕磕绊绊,也经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拉扯和顾虑。一方面,这为大学本身赢来了发展契机,带来了地位提升、身份改变,也为举办地政府提高了社会形象、人才储备、投资吸引力、城市档次。另一方面,这类院校的快速设立,又带来了专业培育、师生培养、学术生长方面的尴尬。一个被人普遍关注的现象就是:地方院校尤其是新设本科院校的专业涵养深度不够,培养方向随大流,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就业压力大。“大学还能培养适用的人才吗?”
面对这个疑问,这些院校普遍开始尝试调整办学思路:向地方靠拢,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靠拢。这也是其后国务院、教育部所倡导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源头。
该不该转,的确应该。人才市场的选择是最直接的证据,地方发展的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实际之间的缺口是最急迫的动因。
所以,当“600所地方本科转型发展为职业教育本科阶段”一类的消息释放到舆论场的时候,各种关注的声音、各种议论的态度,一时之间很热闹,也很让人牵挂。
而实际上,到现在为止,地方本科院校转向应用技术型,这是教育所承担的国家发展使命的召唤。在这个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一定要放下身段,实实在在地服务于培养中国经济社会实际需要的适用人才。这样的人才,要有知识储备,要有动手能力,要有高技能素质,要有高标准的职业能力,要能够创新,要能够创业,要能够推动中国社会踏踏实实地发展产业、发展技能、提升国力。这样的转型发展,才能为中国社会重塑一个正常的、不虚浮的人才观,营造一个积极的、活跃的人才培养环境,为中国社会培养一批有创造力的、有自信心的职业人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