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01日 星期二

    厦门海沧青礁院前社:演绎一个“点土成金”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广明 《光明日报》( 2015年09月01日 04版)

        房前屋后,绿树红花,“幸福笑脸墙”,城市菜地……参观厦门市海沧区青礁村院前社,似乎看到了一个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才能见到的田园村落。一种体验农耕文化、民间村落的新时尚在这里萌发。

     

        2014年,厦门海沧青礁院前社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他们整合城市菜地、慈济东宫景区、古民居、对台文化等资源,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如今的院前社,村民们不仅钱袋子鼓起来了,留住了浓浓乡愁,还洋溢着满满的“文明味”。

     

    引入休闲金点子

     

        城里人没有机会种菜,这种体验对他们来说是难得的、有趣的,如果在现实中有这样一块菜地,将给他们带来更大的乐趣。去年,院前社村民陈俊雄提出,挖掘院前社种菜的传统,通过认种、发展会员的形式,召集年轻人把村里的闲置土地利用起来,走出新型“城市菜地”的路子。

     

        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绿油油的“城市菜地”吸引了近500名市民前来认种。“传统菜地每年每亩收益2.5万元至3.5万元,引入‘城市菜地’后,按每20平方米一年2400元的租金来算,每年每亩收益翻了一番。”陈俊雄掰着手指头算了一笔经济账。如今,“城市菜地”不仅成为市民的“开心菜园”,也成为院前村民的“聚宝盆”。

     

        摘蔬菜、磨豆浆、识农具、包饺子、烤地瓜……每逢周末,一群群小孩,总是让院前社很热闹。针对这些游客群体,城市菜地正与台湾同胞商讨筹建“大马蹄”两岸科普教育基地,打造孩子们的乡村乐园。

     

        正在兴起的休闲农业、休闲旅游,让院前社村民们走出了一条别样的“致富路”。

     

    留住乡愁金招牌

     

        除了鼓起来的“钱袋子”,院前社的文化历史积淀更让人艳羡。院前社对台文化富有特色,是保生慈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又是颜思齐的故乡。除了“开台王”颜思齐的颜氏家庙及云溪堂、岐山宫外,村里还散落着“大夫第”“学仔埕”等39栋闽南古厝。

     

        院前社全村动员,收集各种传统农具:犁、耙、风车、石磨……为城市菜地开办小型“乡愁博物馆”作准备。

     

        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摸摸古厝砖墙,检查着一砖一瓦的修缮情况,在院前社的小巷里,时时可见台胞李佩珍的身影。

     

        “古厝大夫第正在修缮,未来这里将成为展示闽台慈济文化、闽台颜氏宗亲文化的乡愁展览馆。”李佩珍是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发展基金会的规划设计师,她与同事一道“扎根”院前,为古民居改造设计方案。

     

        一栋栋别具特色的、被岁月“尘封”的闽南古厝,向人们讲述着光阴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段对故乡的美好回忆,而如今,院前社重拾了在城镇化浪潮中逐渐丢失的这份乡愁,古民居、“乡愁博物馆”等将院前社的“乡愁”金字招牌装饰得更“亮”了。

     

    种下文明金种子

     

        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来,大家挽起袖子、卷起裤管进行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共同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一个民风淳朴、依山傍水的村子,经过一番改造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种上了可供观赏的绿色植物,道路由鹅卵石铺成,古朴、干净。

     

        村民们纷纷走出“小家”意识,让位“大家”环境。近千名村民自觉让出鸡舍、猪舍、牛舍、鱼塘等场所来建设美丽家园。

     

        院前社用三天时间做到了垃圾不落地,一度成为厦门的一段佳话。院前社给村民发放251个垃圾桶,垃圾车每天进村收两次垃圾。

     

        “进村拍摄时不会讲闽南话,村民就帮忙翻译;不熟悉村道时,村民就骑摩托车载过去。”说起这些,摄影师童东升很感动。不久前,由童东升等10位摄影师花5个月拍摄的海沧院前闽台文化生态村系列作品正式亮相。

     

        摄影作品里都是村民熟悉的画面,有些是在街头巷陌或田间厝里拍摄的“全家福”,有些是院前社的古厝景象,还有居民和谐生活的画面。他们幸福的表情,似乎都在云淡风轻地讲述着“百年古厝、城市菜园”——院前社“点土成金”的故事。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广明)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