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8集大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

    第六集 民族血脉

    作者: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31日 04版)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诞生,为中华民族文化注入新的血液和生机,并鼓舞着中国人民英勇抗战。

        从白山黑水的东北到兵燹屠戮的中原,从流血漂橹的华东到烽火连天的西北,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中华民族万众一心视死如归的民族气概,如黄钟大吕怒吼,震颤九州,传遍世界。文化的脉搏总是连着民族的心脏。伟大的抗战文化在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不屈不挠的斗争中茁壮成长。

        作为中国敌后抗战的指挥中枢,延安,也是抗战文化孕育、发展、壮大的中心。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提出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五四”以来中华民族一直在寻找着的新文化构架的一个清晰表述,而建设这样一个新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文艺工作者用各种方式和艺术形式,大力宣传抗战,唤起劳苦大众和各个阶层救亡图存的觉悟和激情。抗战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最广泛的文化统一战线。它就是集结号,一支声势浩大的文化抗日大军投入抗击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前沿阵地,誓死不回。

        在东北,一边是日本法西斯赤裸裸的奴役、愚弄与欺骗,一边是中华儿女最优秀的分子“拿起笔作刀枪”,与日本法西斯的强盗文化肉搏与血拼。活跃在东方主战场上的无数抗日的作家、艺术家,用一腔民族热血,书写着誓与日本法西斯决战到底的血性文章。

        在国破家亡的民族生死关头,为了存留中国教育的精髓,让中国教育文脉得以延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先迁到长沙,成立了“长沙临时大学”,后随着上海和南京的相继沦陷,再次被迫南迁云南昆明。由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为基干组成的“西安临时大学”,因日军迫近陕西潼关,而再次内迁汉中。西南、西北联大的师生,兵分多路,向远离战争的边缘进发,保存中华读书的种子,文化的血脉。

        大批知识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血与理想从四面八方奔向延安。为培养抗战所需人才,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办了许多院校。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女子大学、马列学院等,都成为培育抗战人才的摇篮。

        抗日战争中所产生的抗战文化,是我们民族一个时代的光辉写照。今天,中国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周期,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已经起航,新的历史史诗,需要我们书写。(更多内容见光明网)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