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31日 星期一

    《根据地》为历史作证 给人民点赞

    作者:应乐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31日 14版)
    纪录电影《根据地》海报。资料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的枪声在卢沟桥响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战前线,和全中国人民一道,誓死抵抗日本的侵略。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根据地》以普通民众为叙事出发点,从今天回望过去,用现实观照历史,如实记录了冀鲁豫这块唯一的平原游击根据地敌后抗战极为惨烈的历史场景。在众多涉及抗日战争题材的纪录片中,《根据地》无疑有着自己深刻的主题开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纪录电影《根据地》将笔墨集中在冀鲁豫这片平原游击根据地,是平原敌后抗战的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大都建立在多省交界处的山里,这里是敌人力量的薄弱之处,进可攻退可守。这块根据地几经变化,后来成为横跨河北、山东、河南,并且人口高达2000万的最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纪录电影《根据地》将主要视角放在这片敌后热土上,通过历史当事人真实而生动的讲述,突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讴歌了以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特征的伟大的抗日斗争精神。酷烈的历史血性,深远的文化血脉,冀鲁豫根据地的军民以他们的坚强不屈和巨大的牺牲熔铸了根据地的精神,而根据地精神是伟大抗日精神中的组成部分。在回顾根据地的历史作用和贡献,整理根据地的精神遗产的努力中,纪录电影《根据地》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影视艺术作品。

        抗日战争时期的冀鲁豫根据地,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灾难深重。1938年,为阻止侵华日军西进,蒋介石下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人为让黄河改道,洪水,如同脱缰的野马迅速下泄,夺淮入海。当时的黄泛区恰恰在冀鲁豫根据地区域内,成千上外人流离失所、倾家荡产。和日军不停的扫荡一样,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轮番而至,但共产党最终在这片贫瘠与多难的土地上扎下了根,这是因为以人民为第一要务是他们心中亘远的决心。也正因如此,共产党八路军受到了人民的拥戴。纪录电影《根据地》故事的着力点是人民的巨大牺牲,它的主题是:人民才是真正的根据地。

        在人民战争中,大量血与灵交融的史实故事,在纪录电影《根据地》中首次披露,深深吸引人们的视线。更为难得的是,影片的叙述主体是根据地普通民众,他们带着浓郁的口音,着装朴素,身份平常,但他们的讲述具有无可辩驳的真实性,这些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在影片中为我们留下了抗战历史最后的证言,这些口述成就了影片的艺术风格,而影片的创作者也用他们艰苦的努力抢救并保护了一份重要的历史资料。时间将会证明,影片创作者这次努力的历史价值。

        纪录电影《根据地》的主创人员陆黎、陈真、潘潘在主旋律纪录片中屡有佳作,总导演陈真曾凭借《祖国之上》《人民至上》《你好,香港》《布达拉宫》《仰望星空》等多部纪录电影,六次荣获“华表奖”优秀纪录片奖。值得一提的是,在纪录电影《根据地》的创作团队中,绝大部分为80后,在反映抗战历史的纪录片史上,第一次完全用80后的视角来观照历史,新颖的角度与叙述手法,值得观众期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