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星期二

    感念·学生

    连边烽火忆书声

    作者:郑伊凡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5日 12版)

        多少次提笔又放下,一再整理自己的思绪,终于还是想要说些什么。

        七十多年前的那场战火,于我们而言终不过是触目惊心的文字数据和影像资料,于你们却是天崩地坼的国破家亡。八年西迁生涯,把战时作平时,以他乡为故乡,读书不忘救国。你们或许还不知道,今天的读书人对于你们“抗战与大学相终始”的生活点滴早已耳熟能详,八宝饭、百衲衣的艰难境遇和泡茶馆、跑警报的苦中作乐更是传为佳话,令人心醉神往。

        回望那段传奇岁月,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你们是救亡图存的前辈和卓绝奋斗的老学长,赓续了文化命脉;作为故事的主角,你们又是我们的同龄人,经历着相似的青春体验。抚今追昔,五味杂陈。

        首先当然是感念。当国家前途处于凄寒迷雾之中,正是你们的坚守与自持,鼓舞了全国各界抵抗到底的决心和意志,更为战后重建保存了知识的火种和文化的传承者。

        除了感念,我们还要送上诚挚的钦佩。战时的大西南,环境之艰苦今天只能从文学作品中体会。各西迁高校背井离乡、音讯断绝,一切物资条件只能依靠自力更生。没有了校园,就开荒辟林以为校舍,三间庙宇就是最好的图书馆,祠堂、文庙、山野处处皆可为教室。战时物价飞涨,名教授们尚且“挂布分屋”,你们更是食不果腹,衣难敝体……但无论读书还是社会实践,你们都以乐观超逸的惊人毅力完成了,而且完成得那么好!翻看那个时期的旧照片,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同一种气度,那种坚毅和纯粹在今天的大学生身上已经很难找到了。

        你们知道吗?处于和平时期的我们有时也会羡慕你们。羡慕你们有大师云集的教师队伍,羡慕你们有教授治学的优良传统和“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的学术风气……出于怀念过往和反省自身,这些学术传统在今天已经被当作追慕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多少次,我发自内心地想去看看你们。想看看当年被炸伤的学生恢复得怎么样,想看看你们为当地乡民研制的治疗“疤病”的药物,想看看你们在敌机轰鸣中纵论家事国事、起诗社的超迈场面。

        易卦有“贞下起元”之义。今天的祖国处于近三百年来最接近民族复兴的时刻,但有些地方可能仍未能达到你们当初的理想。六十多年的和平发展,物质生活已极大丰富,但距离全民族的“大同小康”仍有时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更多的青年人得以进入大学殿堂,但随之而来的世俗化、功利化也令人唏嘘。但无论如何,一切都在继续朝着好的方面改善。

        今天的青年带有这个时代自身的烙印。有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但我们也有理想、有情怀,多数人可能在用另一种方式努力和奋斗。不可否认的是,今天的社会有着太多选择和诱惑,以至于我们忘记了简单生活和专注于一件事情的乐趣。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多重温你们的故事,聆听你们的琅琅书声,重新找回被伟大和崇高充溢内心的感觉。

        期待在下个纪念日来临的时候,能以更好的姿态来祭奠和告慰你们,无论国家民族还是社会个人。

        (作者系武汉大学国学院研究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