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4日 星期一

    凡人善举

    安详:放弃高薪工作 回家照顾母亲

    作者: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振华 泉声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4日 03版)

        “月薪一万元,不包括奖金,你还可以把母亲接过去在身边照顾,真的不考虑一下吗?”“如果我娘身体硬朗,我肯定二话不说就跟你走。但是现在她瘫痪在床……对不住了,让您白跑一趟。”

     

        42岁的安详已经记不太清,这是第几次拒绝老板们的邀请了。自从2010年8月他决定辞职回家照顾突发脑血栓的母亲,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5年。期间不断有老板亲自上门聘请他,并许以丰厚的薪水,安详都婉言谢绝了。

     

        “哎呀,这也不是啥大事,儿子照顾母亲不是应该的吗?”当记者来到山东青岛胶州市里岔镇东安家沟村采访安详时,他很不好意思地说。

     

    母亲瘫痪,拿高薪的他决定辞职回乡

     

        安详告诉记者,他18岁就离家来到青岛,学习钢铁配料加工,这种技术很难学,工人需要常年在1600度高温的炉前工作,即使炎热夏季也要穿厚厚的工装,很少有人能吃得了这种苦。安详不仅坚持下来,技术还特别精湛。十几年前,学艺有成的他应聘到一家铸钢厂上班,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就已经达到了四五千块,让很多人羡慕不已。然而,一场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娘得了脑血栓,你能不能请假回来一趟?”2010年8月,安详接到爱人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后,迅速和老板说明了情况,老板允许安详每个月只上十来天班,其余时间可以回家照顾母亲。但是,三个月过去,母亲的病情不仅不见好转,而且又患上了小脑萎缩,一天不见安详就哭,不吃饭。

     

        “当时别人照顾不了,我娘就依赖我,而我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所以最后决定辞职回家,一心一意照顾我娘。”安详回忆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的辞职决定遭到了家人的集体反对,但是在他的坚持下,最后大家都同意了。

     

    钱可以再赚,娘没了就永远没了

     

        “娘,今天中午你想吃点儿啥?面条行吗?不行啊,那我给你做疙瘩汤喝吧?”看着87岁的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安详就开始忙活起来,十几分钟后,一锅美味的海鲜疙瘩汤就放在了母亲面前。

     

        因为安详的辞职,一家人的收入全靠妻子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安详还有三个姐姐,她们每月也会送来500元钱。为了能让母亲吃得有营养,夫妻俩计划着每一分钱的用途,有时候给母亲买些肉包饺子,他们两口子就买一些便宜的菜包素馅的。

     

        “如果我不辞职,这些年确实会赚不少钱,但是万一娘没了,那就永远没了,我想我会更后悔。”安详一边给母亲按摩一边对记者说。

     

    真正的孝顺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表达

     

        “去年我打听到安详这个人后,还上门拜访过,给他安排了相对轻松的工作,待遇很高。我前后请了他两次,他都说要在家里照顾老母亲而拒绝了。虽然他没能来,但我从心底佩服他。”曾登门聘请过安详的宋老板,在电话里这样告诉记者。

     

        “放弃那么高的收入,伺候老娘安度晚年,老太太真是养了个好儿子!”“不光我们这个镇,就是在全胶州,像安详这样的大孝子也能数得着!”……一谈起安详辞职回家照顾母亲的事,乡亲邻居们都赞不绝口。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真正的孝顺之举与亲情表达绝不仅仅是买点儿东西给点儿钱那么简单,除了物质的回馈,更应该有怡父母之心、行父母之志的精神满足。安详的故事很平凡但又很感人,很多人赞扬他的勇气、钦佩他的选择,因为他的精神可能正是这个快速发展的年代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胶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闫晓峰如是说。

     

        (本报记者 刘艳杰 本报通讯员 振华 泉声)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