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想策划一场志愿服务,光递交书面材料就得跑好几趟,还要在社区里贴宣传海报广而告之。现在好了,只需在电脑上敲敲键盘,很快就可以搞定。”来自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村家庭和谐岗志愿团队的负责人马艳,一边告诉记者,一边熟练地输入志愿项目申请表,项目名称:心灵手巧手工制作;服务内容:协助少年儿童进行手工制作;服务时间:周二13∶30—14∶30;志愿者计划数量:10。
7月10日,苏州市相城区志愿者网站正式上线运营,今后,热心公益的相城市民在家动动手指便可报名志愿活动。志愿者团队、个人的注册、登记,志愿服务项目的规划、申报、招募、后期宣传等,均可直接线上操作。
网络化是相城区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机制化的一个缩影。在苏州市相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戈晓文看来,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更是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然而,相城区共有75个社区、71个村,面积大、人员构成复杂,要让志愿之花漫山遍野,必须建立完善长效的工作机制和活动运行机制。”
以项目化推进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家庭,是相城应对困难的创新举措。每月的上半个月,家住欧风丽苑的王希玲阿姨便准时来到社区服务中心,“书场一点半开始,来得晚就没座咯”。和王阿姨一样早早来“占位子”的不在少数,可容纳150人的书场常常加了凳子还坐不下,此外,“戏曲公益课堂”也是万年青关爱老年人项目非常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在我们这儿,志愿者基本都是固定的,这保证了志愿服务的持久性。2013年11月启动以来,万年青关爱老年人项目已开展大小活动近千次,参与的老年人达3万余人次。”陆慕社区服务中心主任王彬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尝试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把一些项目交由专业社会组织运作。社区则作为第三方,从旁考核供给方的能力,如果不达标,到期就换人。
“项目化不仅减轻了社区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让新颖的志愿服务层出不穷。”戈晓文介绍道,相城已开展了贫困儿童圆梦微心愿、“衣加衣”捐赠衣物、二月二剃喜头等活动。“今年3月,相城首家‘心易站’在元和、玉成两个社区启用,采取‘以物换物’方式,开创了志愿服务和爱心捐赠的新模式。”
志愿服务是大规模的道德实践活动,只有让志愿服务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方式,才能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
今年2月,相城区出台《苏州市相城区志愿者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对志愿服务实行星级管理。星级志愿者不仅会被授予荣誉证书,还可享受社区服务、赛会门票、报刊书籍、困难资助、人身保险等服务和产品;非区籍志愿者的服务积分则可纳入流动人口积分管理体系,在入学、就业等方面享受一定的优惠。
“相城区还通过志愿服务‘1+1+X’伙伴计划,由爱心企业出资认领公益项目,引导和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苏州市相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屈玲妮告诉记者,相城全区注册的专业志愿服务团队已达20多个。“截至今年6月底,相城135个村、社区已设立乡风文明志愿岗751个、‘金乡邻’志愿岗403个,新招募志愿者22165人次,围绕‘三关爱’开展志愿服务7733次。”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沈琰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