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

    “纪念碑,是有灵魂、有生命的”

    ——记修建77座抗日烈士纪念碑的吉林老党员金春燮(上)

    作者:本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网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3日 01版)

        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沿汪复公路行进45公里,临近汪清县东光镇庙沟村大北沟入口,一座洁白花岗岩铺就的烈士陵园静静伫立。

     

        “这里是抗日烈士、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的陵园,占地270平方米,象征童长荣把27岁的年轻生命献给抗日斗争和民族解放的神圣事业……”说话的金春燮老人并不是专业讲解员,可他的解说却让无数人眼角湿润。10余年间,他协调民政等部门筹措资金1300余万元,建起了77座抗日烈士纪念碑。

     

        “纪念碑不是凝固的水泥,它是有灵魂、有生命的,它凝聚的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伟大追求。”被吉林省授予“弘扬抗战精神的楷模”荣誉称号的金春燮,将尊严与尊重刻在了人们心间。

     

        一份“军令状”

     

        ——有生之年,为在汪清牺牲的抗战英烈立碑

     

        2005年4月,金春燮从汪清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退休,肩负起县关工委主任工作。

     

        “关工委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尽管汪清的抗联事迹丰富,可孩子们却很少知道。”金春燮感叹,“汪清是中共东满特委所在地,发生过105场抗日战斗,有抗日烈士墓地和抗联遗址177处,600多名抗日将士长眠于此!”

     

        历史的“断档”像一把尖刀刺痛了这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金春燮给自己立了一份“军令状”——在有生之年,为在汪清牺牲的抗战英烈立碑。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资金成了金春燮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为了募集资金,金春燮一个个单位、一家家企业去筹集。尽管汪清是国家级贫困县,可令金春燮欣慰的是,“只要一说建纪念碑,没有哪个单位不支持的,有多给多、有少给少”。

     

        “我替牺牲在汪清这块土地上的603名抗联烈士谢谢你们了!”这是他每次筹钱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一个信念

     

        ——建设一座烈士纪念碑,就多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0年8月,金春燮协调投资30余万元的童长荣烈士陵园第一期工程开工。他主动请缨,带领县关工委的同志们担负起策划、设计和施工的所有工作。

     

        每次纪念碑开工,金春燮都很兴奋,可这一次他却一直感觉全身乏力,吃不香,睡不稳,最后疼得腰都直不起来,才被妻子送进医院。原来,他此前在医院拔牙时意外感染了丙型肝炎,检查结果显示他体内的转氨酶已是正常值的25倍,必须定期注射干扰素治疗。

     

        “大夫说干扰素分两种,国产的一针50块钱,进口的1200块钱。他说工地上用钱的地方多,坚持打国产的。”金春燮的老伴蔡英海说,注射干扰素如同癌症病人化疗,金春燮每次打完针全身奇痒,根本睡不着觉,最后连头发都快掉光了。

     

        13个月里,金春燮打了67针干扰素,体重减轻了12公斤。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白天去工地,晚上打干扰素,在家时就扎在书房里连写带画。

     

        为了修建纪念碑和遗址,金春燮克服了重重困难:付不起设计费,就跑到县设计院当“小学生”,学习绘制图纸;为节省交通费,搭过各种车,还在零下30摄氏度的天气里坐过铲车的铲斗;为确保纪念碑的质量,从选址、备料到施工、刻字,都要深入研究。

     

        “与抗联烈士相比,我做得微不足道。”在金春燮看来,建设一座烈士纪念碑,就多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多一根精神支柱。

     

        一份情怀

     

        ——“烈士,不分你我,不分国界”

     

        2012年8月,俄罗斯驻华使馆的3名工作人员来到汪清县革命烈士陵园。他们在这里祭奠了牺牲于此的苏联红军烈士,并感谢中国政府为苏联红军烈士立碑撰文。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兵分两路打击日本关东军。6天浴血奋战后,苏联红军击溃了日本关东军,牺牲了2100人,其中有55名被汪清百姓集中埋葬在一个山坡上。

     

        “烈士,不分你我,不分国界。”2009年,汪清决定重新扩建汪清革命烈士陵园,邀请金春燮担任建园顾问,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把55名苏联红军烈士好好安葬在陵园中。建议被采纳后,金春燮在墓碑上用金黄色大字誊写“苏联红军无名烈士碑”,将55座苏联红军烈士碑围绕在汪清革命烈士纪念碑周围而立。

     

        除了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金春燮还为日本共产党员伊田助男建了一座纪念碑。

     

        2006年6月,金春燮在县党史馆查阅抗联烈士资料时,发现了伊田助男的国际主义传奇故事。资料记载,“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军国主义美化战争的谎言欺骗下,伊田助男应征入伍。后来,认清日本法西斯真正面目的伊田助男,拒绝参加任何一次杀戮,并以自杀的方式支持和平,为中国抗日将士留下了10万发子弹。

     

        伊田助男的纪念碑建成后,引发了强烈反响,每年都有日本民众前来祭拜,到伊田小学旧址参观。如今,这里已被吉林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更加不能忘记!”金春燮说。 (本报记者 鲍盛华 光明网记者 任爽)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