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3日 星期日

    艺图释像

    俗材出雅

    作者:吴菁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23日 12版)
    韩滉《五牛图》局部
    韩滉《五牛图》局部

        东晋顾恺之曾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他说的“狗马”应泛指动物。也就是说画动物相对画人物、山水来说较容易——人不仅要外形写真还要画出神韵气质,山水不仅是搬写山石草木还要表现出意境。画动物,既不要气质又不需意境,所以相对好画。再者,从原始绘画开始,人们就一直在画动物,历史的积累沉淀似乎使画家们画动物已经驾轻就熟,不是难事。

        但绘画历史上动物题材成为传世经典佳作的远远少于人物、山水题材。并且只要提起中国动物题材绘画一定绕不开韩滉的《五牛图》,为什么?

        韩滉的《五牛图》中,横向排列的五头牛在构图上并无精彩可言,最能反映动物动态的四肢也没太大变化——左右四头牛后腿姿势几乎相同。这些令人一眼就能看出的“拙”只为衬托此画的精妙用笔。每头牛的颈、胸腔、腰尾比例以及身形动态乃至解剖结构都被韩滉凭后背一根主线的走向、小弯曲就交代清楚了,腹部线条通过交代牛的肌肉紧致度以表其年龄、健壮程度。两条大主线就说明了这么多内容可谓用笔传神、言简意赅。最精彩的是五头牛的开脸。韩滉把牛的眼睛拟人化,通过眼神的描绘辅助唇线的变化,把每头牛的表情、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动物的情感与性格通常会被人忽略,生命因此不被尊重。画家用画笔将动物的情感与性格生动展现在观者眼前时,“生命平等”的意识瞬间被唤醒。当描绘对象神形兼备且引人思索时,画作必然成为经典。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