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倦怠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然而在媒体如火如荼的融合时代,这个问题又有了新的发展,应引起我们重视。
首先,新闻从业者对职业前景的忧虑。由于受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猛烈冲击,传统媒体的运营遇到了困难,因此,传统媒体采编人员离职潮加剧。有学者在调查中得出的数据是,近84%的新闻青年从业者想转行。有媒体披露,南方某著名传媒集团在2014年共有202名职工离职,同比增长20%。当然,这种情况并非仅仅发生在中国,美国报纸编辑协会(ASNE)2015年7月28日发布的年度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新闻编辑行业2014年的从业人员人数,由2013年的3.67万人骤减到了3.29万人,减少了3800人。
其次,新闻从业者职业地位的挑战。自媒体使人人成为记者,人人都有麦克风,记者这一行业的神秘感持续下降。同时,媒体融合使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其面临的竞争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新闻从业者薪酬的锐减。面对新的媒体环境,传统媒体也在谋求转型和资源整合,但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可以说充满变数。2015年1至5月份,中国传统媒体广告降幅为5.8%,其中报纸广告降幅达32%,所以,有业内人士大声疾呼,报纸广告经营已到了危机时刻。而报纸广告的下滑也影响到新闻从业人员的收入,有学者曾调查过中国新闻从业人员对自己经济收入的看法,仅有不到18%的人对自己的收入感到“很满意”和“非常满意”。2015年美国普利策奖颁奖时,获得地方报道奖的记者离开了其从事15年的记者岗位,原因是收入太低,付不起房租。看来,传统媒体在世界范围内都在经历转型的阵痛。
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大量新闻从业人员离开传统媒体,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传统媒体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因为离职的大多是业内的骨干。而从长远来看,媒体吸引不了优秀的人才加盟,补充不了新鲜血液,肯定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毕竟无论是媒体融合还是传统媒体的转型与整合,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职业倦怠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出现在各个职业中,在媒体融合时代,为了实现传统媒体的升级,我们应探索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干预和调适的策略、方法。
第一,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在传统媒体环境下,他们一般坚持心理调适和情绪调节的方法来干预和预防职业倦怠,而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从业者除了采用上述方法外,更应增加一些策略。比如,首先应克服“本领恐慌”,打破传统媒体新闻从业者的界限,把自己打造成全媒体编辑、全媒体记者;其次,新闻从业者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此发展目标包括阶段性和长远性的。在工作中,新闻从业者要通过具体的行动实现制定的目标,特别是争取到有利于目标实现的培训和学习的机会。
第二,对于新闻机构来说,在干预和预防新闻从业者职业倦怠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首先,新闻机构应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创造了全新的媒体生态环境,如何提升从业者的工作满意度、职业忠诚度,是新闻机构在新的环境下要面对的问题。为此,新闻机构应改革管理机制,此机制应遵循这样的伦理原则:公正原则、人道原则和效率原则。应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和实施相对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以人道主义的原则对待新闻从业者,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其次,媒体应为新闻从业者创造更多的业务培训机会,将新闻机构的战略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和记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很好地统一在一起,把记者的发展与媒体的需要结合起来。
总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技术、平台、内容等因素,更不能忽视新闻从业者发挥的作用,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媒体和从业者应合力克服职业倦怠问题。当然,要实现此目标,更需要顶层设计,因为媒体融合的关键,是传媒制度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