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在新近展开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蓝图中,中国路桥公司是打通巴基斯坦北部公路交通的主力军。面对筑路新征程上的挑战,中国路桥人传承着“百折不挠、勇承重载”的喀喇昆仑精神,并积极施惠于当地民众,赋予“中巴友谊之路”新的内涵。
先驱之路
巴基斯坦北部城镇吉尔吉特有一座中国烈士陵园,88位中国筑路人长眠于此。在白色纪念碑上,“中国援助巴基斯坦建设公路光荣牺牲同志之墓”分外醒目。每逢清明,中国路桥驻巴全体人员都会来此祭扫陵园,缅怀英灵,鼓舞斗志。
作为连接中巴两国的唯一公路,喀喇昆仑公路(KKH)穿越帕米尔高原、纵贯三山四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跨越国家边境的道路。喀喇昆仑公路沿红其拉甫河、洪扎河、吉尔吉特河和印度河蜿蜒而下,其间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西端。这条世界上“最惊险的路”,被誉为是“继金字塔之后人类第八大奇迹”。
全长1032公里的喀喇昆仑公路是在中巴老一代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和阿尤布·汗、齐亚·哈克总统的指导和支持下,于1966年至1978年间兴建完成的,是中巴两国建设者付出了数千人生命,经过十余年奋斗换来的,因此被称为“中巴友谊之路”。2006年2月,为恢复、保障中巴两国的陆路交通,中巴两国政府又签署了公路改扩建工程协议。中国路桥迎难而上,发扬了老一辈先驱者的大无畏精神,承建改扩建项目与堰塞湖改线项目,续写了世界公路建造史上的奇迹。目前,改扩建项目已竣工通车,堰塞湖改线项目将于今年9月完成。
繁荣之路
中国路桥1993年进入巴基斯坦市场,在承建喀喇昆仑公路公路工程中艰难前行,不断发展。20年后,中巴两国政府提出了建立“中巴经济走廊”战略规划。中国路桥又积极响应国家的召唤,将国家战略规划与当前项目推进、公司发展前途结合起来,努力投入到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中来,使喀喇昆仑公路成为促进中巴两国发展与合作的繁荣之路。
2014年1月,在中巴经济走廊交通基础设施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上,该公路雷科特至伊斯兰堡项目被确定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早期收获项目,受到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考虑到这一项目对于“中巴经济走廊”乃至“一带一路”影响重大,中国路桥迅速推进相关航拍、现场调查、测量和地勘工作,制定了完备的项目设计、规划方案。中国路桥巴基斯坦办事处总经理叶成银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有信心将这一工程做得更快、更好,使之成为“中巴经济走廊”最早完成的重要部分。他说,中国路桥要把这条“先驱之路”打造成为繁荣之路、友谊之路。
友谊之路
自喀喇昆仑公路公路项目部成立以来,中国路桥秉承“筑路架桥、奉献社会;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宗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巩固中巴友谊,树立优秀国企形象。公司实行的一系列造福民生、惠及当地的举措得到巴基斯坦社会的一致好评。
作为在巴中资企业协会会长,在承担繁重的喀喇昆仑公路工程项目的同时,叶成银多次发起向当地无法承担子女学习费用的家庭捐款,还多次向沿线学校捐赠图书、电脑及现金,为学校建设板球场,协助中国政府进行援巴救灾物资运送等。这些义举受到了当地民众、业主和政府的高度赞扬和支持,也促进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喀喇昆仑公路沿线自然条件恶劣,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为了保证施工人员与物资安全,项目经理部在培养全线人员安防意识的同时,制定有效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在6年施工期间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2010年1月4日,工程项目段发生特大山体滑坡,沙石阻断河流,形成巨大的堰塞湖,公路交通完全中断。在特大山体滑坡发生之后,路桥项目经理部人员比巴基斯坦军方更早进入灾害现场,立即组织人员、机械进行塌方清理,挖掘泄洪道,帮助当地政府转移受灾人员,减少了当地人员财产损失。
喀喇昆仑闪耀“中巴经济走廊”,筑路先锋堪当友谊使者。
(本报伊斯兰堡8月20日电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贺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