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新疆之行我看到了新疆真实和发展的一面,更看到了埃及需要学习和借鉴的一面。”埃及《金字塔报》执行总编曼苏尔虽然当记者已有20多年,却是第一次来到新疆。刚刚结束的2015中国新疆发展论坛使曼苏尔收获的,并不只有品味神秘新疆瓜果的香甜,正如他所说,他以一个记者的敏锐眼光,惊喜地看到了中国的发展。
开放与交流
“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企业交流,积极参加国外的展会,开办境外展会,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邹勇不无感慨,“今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新疆经济保持了上行比全国快,下行比全国慢的状态。”这感慨正来源于这一对于新疆经济的粗略宏观观察。过去的成绩恰恰来源于开放、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以喀什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19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成为展示中国和新疆形象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产业园区为载体,以29个各类口岸为依托,以铁路、公路、航空为通道的立体的交通对外开放格局。
“欧洲在东边有一个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这样的存在。”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学者摩里茨·鲁德华说,欧洲人不太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些国家选择观望“一带一路”的发展,这正是中国与新疆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中国需要将其更加具体化、需要改善沟通战略。
“丝绸之路作为交通线不仅带来了贸易,更带来了文化艺术、科技、宗教等广泛传播和交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买合木提·吾斯曼认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也是重要途径,加快文化发展产业是满足新疆各族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核心源泉。
合作与共赢
“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为埃及自我努力振兴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发展模式。”曼苏尔说,“中国提供基础设施融资的能力以及它对重大基础建设项目管理的经验,将大大促进埃及许多重点项目的启动。”获得发展机遇的不仅仅是友好邻邦,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无疑会带来共赢。
“21世纪的高铁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新丝绸之路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现在需要的恰恰是合作共赢的精神和利益共享的理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这样说。
本次论坛的举办,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60年来,新疆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经济实现了连续五年10%以上的增长,经济总量5年分别跃上五个大台阶。年均新增生产总值千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大关。
未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在积极部署,在“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下,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科技文化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积极推进能源、农业、商贸科技金融和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深度经济合作。(本报记者 李晋荣 王 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