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暨“四进四信”专题教学研讨会,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奉臻的发言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称赞。
自从1988年走上三尺讲台,徐奉臻一站就是28年。回眸来时路,她说,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心得体会,莫过于“凡人之善”。
居善地,抱本守拙,是坚守教育的基础。1999年,徐奉臻破格晋升为教授后,意外收到学校一份调往党委行政部门的处级干部任职令。出于对教学科研的热爱,她请求继续留在教学岗位,潜心思想政治课研究。如今,徐奉臻坐拥曾宪梓教师奖、黑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理论类人才、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等几十项教学科研奖励,其中很多奖项都是省校院“零”的突破。
动善时,随机而发,是教学改革的起点。在为本硕博各类学生讲授的近20门课程中,徐奉臻坚持因人制宜,对流水线式教学方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博士生思政课教学中,徐奉臻构建了“一主三线梯级型教学模式”和“5M教学模式”;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构建了“导/研究/协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本科生思政课教学中构建了“RMSD教学模式”“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和“参与式—体验式教学实践模式”。这些既清理了教学思路、设计了教学环节,又在教学理念、路径和方法等层面形成自己的认识;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心善渊,致虚守静,是教学科研的保证。徐奉臻为做出满意的科研成果而夙夜不懈,为讲好一堂课而废寝忘食,为优化每一教学环节而一心不二地刮垢磨光,为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而细针密缕,为使学生入耳入心始终以脱稿讲授方式为教学之常态……正是这些“善”的日积月累,让学生真诚地说出“您是我遇到的最像大学老师的大学老师”,让学校的同事惊叹“管院的博士生竟然跟我说‘徐老师的课没听够,还想再听一次’”,让一位校长发出这样的短信:“您是我多年少见的优秀教师。”
政善治,系统推进,是开拓创新的路径。在教学中,徐奉臻坚持“三个沟通”:沟通针对性和原则性、沟通趣味性和思想性、沟通生动性和学术性,诉求“四个结合”:知识生产与人格生产结合、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讲座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学术科研和教育科研结合。这样的努力,让徐奉臻有了近百篇文章、几百万字的学术著作,足迹遍及全国的百余场教学和科研讲座。
与善仁,古道热肠,是携青前行的要旨。教学改革是以点带面和聚点成面的过程,一个集体的优秀必定要以每位成员的优秀为前提。因此,对青年教师知无不言、大力相助,并由此打造一个一体同心、团结奋进的团队,就成为徐奉臻工作的有机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团队建设过程中,她先后撰写规划总结等近百万字,帮助团队的每位教师确定科研方向,带领青年教师申报各类课题和奖项,倾情传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盘托出自己挑灯夜战制作的精致课件和讲义,指导青年教师获省校院教学比赛一等奖多项。
事善能,渐成积固,是金针度人的通途。“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动态地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就成为课程建设的必要环节。徐奉臻的尝试主要包括:以亮点设计强化教学思想性和感染力、以史料运用强化教学客观性和吸引力、以逻辑推导强化教学理论性和说服力、以动态增容强化教学时代性和渗透力、以群集方法强化教学针对性和接受力等。当很多人都羡慕高校教师有假期时,徐奉臻却成了不知假期是何物的高校教师。
每当有教师打探所谓的成功秘籍时,她定会援笔立就,不假思索地写出自己的心得:“没有终南捷径,只能磨,慢慢地磨。” (本报记者 张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