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科技前沿

    农作物有望既抗逆又高产

    作者:本报记者颜维琦、曹继军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9日 06版)

        本报上海8月18日电(记者颜维琦、曹继军)近年来,持续的高温胁迫和作物病害等造成我国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因此,发掘抗逆基因资源,进而培育抗逆农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记者18日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获悉,该所何祖华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在植物抗病抗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为作物、园林植物等抗性育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该成果17日在线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

     

        何祖华课题组介绍,经过长期攻关,课题组发现植物界的“小白鼠”——拟南芥中有一个名叫ERECTA(简称ER)的基因,这一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植物的抗热性,并增强了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抗旱性。何祖华解释,这是通过一种新的细胞保护机制调控逆境下的细胞死亡。ER表达水平提高后显著增强了逆境下细胞膜的完整性,细胞不易死亡,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逆性。而且,ER基因并不是拟南芥所独有,其同源基因在农作物中普遍存在。

     

        研究团队发现,ER基因无论是在单子叶粮食作物水稻,还是在双子叶经济作物番茄中都具有相同的抗高温功能。多年多点的田间试验表明,该基因可以显著提高作物在高温下的结实率和成活率,同时表现出产量上的优势。何祖华说,这是首次多点多季节证明一个基因可以改良不同植物的抗热性。令人兴奋的是,该基因同时具备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抗病、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抗旱等优良性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