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9日 星期三

    嘹亮的抗战歌声

    《保卫黄河》:必胜的乐观主义情怀

    作者:本报记者 郭超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9日 09版)
    扫一扫 看更多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70多年前,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一曲慷慨激昂的《保卫黄河》在延安奏响。无数志士仁人高唱着《保卫黄河》奔赴前线奋勇杀敌,奏响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

     

        1939年春,在延安病榻之上的光未然根据两次渡河及在吕梁山行军的经历创作了一首长诗。年轻的诗人在陕北的窑洞里,用低沉的声音朗诵了《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诵读结束时,冼星海突然站起来,将歌词抓在手上,激动地说:“我有把握把它谱写好!”六个昼夜过去,冼星海终于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曲谱。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陕北公学礼堂首演。此后,《黄河大合唱》从延安传遍根据地,传遍全中国。指挥家、曾经参加延安《黄河大合唱》排演的罗浪生前回忆:“约在1939年9月,华北联大在晋察冀根据地开学了,我在音乐系学习。我们把延安的文艺作品带到了晋察冀,《保卫黄河》的歌曲很快在全根据地传唱起来。”(《近代史资料》总131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版)

     

        作为《黄河大合唱》中最鼓舞人心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以短促跃动的曲调、铿锵有力的节奏,全景展示出抗日军民英勇战斗的壮丽场景。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歌曲一、四部分合唱,二、三部分轮唱,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恰似黄河的波涛滚滚奔流,势不可挡。

     

        在《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中,作为单首歌曲流传最广的就是《保卫黄河》。也许,作为一般的演唱歌曲,《黄河船夫曲》太单调,《黄水谣》太压抑,而《怒吼吧!黄河》又太复杂。唯独《保卫黄河》既表达了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激情,又便于演唱,在明快、充满信心的旋律中让人获得美的享受,体验到一种必胜的乐观主义情怀。

     

        在《二十世纪中国美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美学学者封孝伦对这首歌的美学价值进行了分析。“在整个黄河套曲中,这首歌曲是一个亮点。整部合唱的基调是痛苦的,悲壮的。如果全色的悲,则无以照亮斗争的前景。而这首曲子,就打破了这种格局,使大合唱在情感的抒发上富于变化。恰恰是这一点,使《保卫黄河》这首歌曲较好地满足了人们投身抗战渴望胜利的审美追求,获得人们的普遍喜爱。”(本报记者 郭 超)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