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8日 星期二

    工业事故后如何应对次生污染

    作者:张家伟、郭洋、唐志强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8日 12版)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预防有毒化学品污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是重大工业事故危机应对的重要内容。一些国际工业生产安全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此类事故有国际通行的措施,中国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方式处理天津港“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署长布罗默表示,灾难过后,首先要划定危险区、疏散居民,接着要确定哪些区域因何种化学品造成了污染。准确的数据需要专业人员身穿防化服、戴防毒面具取样送至实验室分析。分析结果出来后,仍需封锁受污染区域。

     

        清理土壤和废墟时需要挖出并运走数以千计立方米的土壤和废物,可以先送至不会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及海洋的地方临时存放,最终使用1000摄氏度以上的焚烧炉将它们在海上销毁。

     

        有毒物质泄漏后多长时间才能清理完?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米歇尔斯表示,假如污染程度轻,清理需要数月时间,但严重的事故可能需要数年才能清理完毕。他解释说,部分泄漏的有毒物质会随风飘散,并伴随降雨被冲刷进土壤,这个过程是难以避免的。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相关机构有必要对事故地点周围的空气和雨水样本进行实时监测,更有针对性地处理污染问题。

     

        英国工业生产安全和事故风险管理专家考克斯说,如果事故发生地存放了有毒化学品,有毒物质有可能泄漏,并可能在灭火过程中随消防废水被带到临近的水道或海域。米歇尔斯表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消防员最好能将消防废水收集到一定区域内,以避免有毒物质在灭火过程中被冲刷到其他地方。

     

        20世纪80年代,瑞士制药企业山德士公司起火,大量受污染的消防用水直接流入莱茵河,将河水染红、大量河鱼死亡。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署长布罗默说,这一事件促使德国规定企业有义务设置受污染水收集装置,防止水直接通过沟渠流入河流;事故发生后,必须关闭从厂区直接流向河流和海洋的废水沟渠,并建立阻挡污水的围堰。

     

        考克斯说,目前来看,从救治伤员及受影响的居民,到及时加强相关措施去应对爆炸可能引起的有毒化学物质泄漏,“中国政府采取了正确的方式处理天津港‘8·12’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综合本社驻伦敦记者张家伟、柏林记者郭洋、唐志强报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