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记者传真

    难民潮让塞尔维亚招架不住

    作者: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张智勇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7日 12版)
    贝尔格莱德汽车站旁的公园成为一些难民临时的家。张智勇摄

        大批难民持续不断涌向欧盟,作为难民潮巴尔干通道的最后一站,塞尔维亚压力极大。在这里过境或滞留的难民之多,已远远超过其收容能力。为避免出现人道主义危机,缓解滞留难民激增引发的难题,塞尔维亚政府正在呼吁国际社会给予帮助,尤其是欧盟积极介入。

     

        首都成为难民中转站

     

        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已经成为不少难民北上匈牙利的中转站。一方面是地理和交通条件使然,大量来自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等国的难民,从希腊取道马其顿进入塞尔维亚,再经首都向北到达塞匈边境;另一方面贝尔格莱德是地区金融中心,难民在这里可能得到临时庇护和身份文件,据此从银行提取亲属汇款,而在土耳其、希腊和马其顿却做不到。

     

        由于塞方处置难民的人力物力不足,大批难民被迫滞留。他们大多数没有身份证件,无法住店,只好宿于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现在每天有500名至700名难民把贝尔格莱德汽车站旁的公园当作临时的家。

     

        难民一路花钱受罪

     

        记者在公园看到,38摄氏度高温中,为躲避烈日,难民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树荫下,在地上或坐或卧,周围到处是垃圾和污水。公园仅有的3个水龙头前,难民们排着队盥洗、饮水、洗衣服,公厕也排起了长队。

     

        一位名叫托亚莱·哈桑扎德赫的阿富汗难民告诉记者,他在阿富汗做石油生意,妻子是中学教师,家庭收入不错。但为了逃避塔利班武装的威胁,另寻生路,他带着妻儿历时半个多月从阿富汗辗转来到塞尔维亚,一路艰辛。横渡地中海时,他们乘坐的小船挤了54个人,差点翻船。一家五口已经每人付给沿途“蛇头”约8000欧元。“我们一家人的最终目的地是德国,希望能在那里开始新生活。”由于没有身份证明文件,无法住旅馆,一家大小只好在公园露宿了3天,还得再等两天才能坐上北上匈牙利的公交车。

     

        然而,进入匈牙利很困难。匈牙利已开始在匈塞边境修筑一道长175公里的围篱,希望将从塞非法入匈的难民数量降低六分之五。今年已有10万难民从塞入匈。而围篱8月底完工后,滞留在塞尔维亚的难民将会激增。

     

        新一波难民潮更汹涌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最新数据,滞留塞境内的难民已超过7万人,目前还以平均每天2000人的速度增加,大大超出塞收容机构的接纳能力。尽管如此,塞边境始终保持开放。好几个来自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难民都告诉记者,塞方边境警察很友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们也伸出援手,提供饮水和清洁用品等基本服务,捐衣捐物。联合国难民署赞赏说,在为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方面,塞堪称其他欧洲国家的榜样。

     

        入秋后,塞将面临新一波难民潮,接纳难民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问题将更为突出。新难民仍然主要来自饱受“伊斯兰国”炮火蹂躏的阿拉伯国家,其经济状况要比前期难民差很多。塞政府估计,如今约有300万难民聚集在土耳其边境,待机通过希腊、马其顿和塞尔维亚,进入欧盟国家。

     

        塞内务部部长奈博伊沙·斯特法诺维奇称,新一波难民潮将给塞带来严峻挑战,难民问题不仅仅是塞一方的问题,所有欧盟国家都应该共同面对。欧委会称,将为塞尔维亚及该地区其他国家收容难民提供金融援助等支持,短期内满足最急迫的人道主义需求,中长期将完成收容设施升级,以应对更多难民入境。

     

        (本报萨格勒布8月15日电  本报驻萨格勒布记者 张智勇)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