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军嫂系列

    军嫂张鸿宇:坚守对哈丽达老人一家的承诺

    作者: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郭发海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7日 03版)

        8月5日,刚从北京返回新疆边陲小镇的某边防团军嫂张鸿宇,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买上慰问品,来到自己长年帮扶的哈萨克族妹妹肯巴特家,分享自己作为全军“最美军嫂”代表参加建军88周年招待会的感受和喜悦。

     

        张鸿宇是这个边防团军官阿布尔坡的妻子,9年来,她与丈夫一起,悉心照料一对哈萨克族母女,在当地传为美谈。

     

        2005年,军校毕业不久的阿布尔坡得知驻地60多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哈丽达早年丧偶,与女儿肯巴特相依为命,靠低保过日子,就每月从工资中拿出200元帮助这对母女。每逢节假日,还常常和女友张鸿宇一起提着面粉、大米等慰问品看望老人家。时间一久,张鸿宇被阿布尔坡的真情感动,觉得他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人。2006年,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彼此还许下一个承诺:将来无论如何,也要把哈丽达母女俩照顾好。没想到,婚后不久,阿布尔坡被调往边防一线工作,长年累月不能回家,照顾哈丽达母女的担子全压在了张鸿宇一人身上。

     

        张鸿宇知道,作为军嫂,自己就要用实际行动支持丈夫,坚守对哈丽达老人一家的承诺。为此,张鸿宇不管工作多忙,每个周五,都会去探望哈丽达老人和肯巴特,并亲切地称呼她们为“妈妈”和“妹妹”。

     

        哈丽达长期患有心脏病、糖尿病和风湿病,女儿肯巴特因婚姻受挫,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时常会发作。有一次,张鸿宇正坐在床上给哈丽达梳头,肯巴特突然从外面冲进来,在她的脸上发疯似的猛抓,并用手捶打。张鸿宇知道,妹妹的病又犯了,只好用被子捂住脸,任其发作。事后,看到张鸿宇的脸上满是伤痕,清醒后的肯巴特懊悔不已,拉着她的手不住地说“对不起”。可是,张鸿宇却抱着她说:“没事,妹妹,你好了我们就好了!”

     

        有一年秋天,气温骤降,窗外狂风大作。张鸿宇担心住在平房的母女会因取暖炉的烟倒灌而发生危险,就急匆匆赶往哈丽达老人家。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只见房门紧闭,敲门没有回应,她便立即踢开房门,发现屋内布满了浓烟,老人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她判断这是煤气中毒,立即进行简单急救,接着背起老人往医院跑。由于抢救及时,老人保住了性命。张鸿宇和阿布尔坡商量,一定要想办法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便帮老人租下条件相对较好的楼房,费用自己承担。后来,得知当地政府有一批保障房建好,张鸿宇替老人跑前跑后办手续,终于申请了一套楼房。前年春节前,已经72岁的哈丽达老人硬是拄着拐杖,和女儿捧着一面锦旗,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部队表示感谢。

     

        “最幸福的事,就是和从边防一线回来休假的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到哈丽达妈妈家探望,看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我的心里甜蜜蜜的。”在张鸿宇的心里,哈丽达母女已经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种牵挂。今年2月,哈丽达老人因病去世。“妈妈走了,但妹妹肯巴特还在身边,我们一定要把她照顾好。”张鸿宇表示,一定要帮助肯巴特控制好病情,早日帮她找到自己的幸福。 (本报记者 刘小兵 本报通讯员 郭发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