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影《王朝的女人——杨贵妃》正在院线公映。这部电影在点映时,男女主人公在马背上的激情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一时间,激情桥段和话题的炒作让这部历史剧增添了不少娱乐气息。在舆论的压力下,这部戏中的激情戏份被剪掉。当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杨贵妃与唐太宗的这场“马震”激情戏,只不过是片方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玩儿出来的花样而已。但片方过度娱乐化的展现手法,随意戏说历史的不端态度,反而让这部电影不被观众接受。电影上映后的口碑并不好,有影评人指出,该片以情色元素作为卖点,整体叙事较弱,这部耗时长、投资大、话题劲爆的影片不仅没有收获口碑,在暑期档的激烈竞争中,连票房都输在了起跑线上。再回头来看,片方为了推出这部电影,可谓费尽心机,但那些随意戏说历史的桥段,反而让观众不再买账。
历史不容随意戏说,不论是古装历史剧还是抗战剧,都应该尊重真实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创作,而不是凭空捏造历史,甚至创作出与历史相差甚远的故事。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的一座富矿,历史小说的改编也塑造了无数经典影视作品,有根据古典名著改编的《三国演义》《红楼梦》,也有基于魔幻故事再创作的《聊斋》《封神榜》……
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虽是基于历史故事或小说神话的改编,但绝不是胡编乱造。曾经那些由历史题材改编而成电视剧和电影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归功于制作方对历史的尊重,在艺术创作上的严谨。1987年版的《红楼梦》正式开拍前,在剧本的打磨和演员的选择上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甚至为了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办起了“红学”学习班。1983年,香港无线电视台制作的《射雕英雄传》,在开拍前为了更好地还原故事中宋代的场景,美术部门长时间钻研宋朝寺庙住宅的图形,服装部门则深入研究宋朝的服饰。如今,回顾那些几十年前的作品,尽管布景简陋、特效粗糙,但主创人员所投入的真心和营造的逼真历史情境,让这些作品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这两年,纵然有相关政策的约束,但一些随意戏说历史的影视剧仍然频频出现。一些离谱的穿越题材电视剧始终热度不减,比如《宫》《步步惊心》等,基本上采用的都是现代都市女子穿越回古代,与皇子们谈情说爱的桥段。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古代历史基本上只是为其提供一个“时空幕景”,实则讲述了一个符合当代人普遍观念的言情故事,甚至连台词、道具、人物关系设置都极富现代感。不过是走了美国“小妞电影”的路子,加了点“中国特色”,在故宫里演绎了一把灰姑娘美梦成真的故事罢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影视作品往往是非议与票房共涨,骂声与收视齐飞,究其根源还是制作方把功夫下到了戏外。比起在剧本上悉心雕琢,为观众呈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片方更在乎怎么把话题炒热,博得观众的眼球。因为在影视资源如此丰富的今天,对关注度的争夺,成了真正的战争。因此,历史故事与影视呈现之间的改编空间,容纳了制作方过分的想象力。结果,类似于“马震”的桥段,变成了整部电影最大的谈资和噱头。
戏说型历史剧以其具备的娱悦功能而被观众接纳,但历史不容随意戏说,随意戏说往往会让娱悦变为媚俗。它们利用历史上与名著里的人物、事件的知名度,演绎男女故事,把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简单图解为男人女人的两性关系,把历史人物的战场角逐变成男人女人的多角竞争。孟姜女哭长城,作为反对秦王朝暴政的故事,本已家喻户晓,可是在某影视剧中,孟姜女与她丈夫范杞梁之间凭空加进了一个爱情“第三者”,而且这第三者恰恰是孟姜女痛恨的秦皇的宝贝女儿。于是,盂姜女痛不欲生哭长城的原本意义消解了,剩下的是报复情敌的满腔仇恨。
大众对文化的需求,不仅是娱乐与消遣,还有满足高层次精神需求的一面。前者是生存需要,后者属发展需要。只有把满足生存需要与实现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文化消费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历史不容随意戏说,虽然现在对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但在创作过程中,片方应当始终自我约束,尊重历史真实,遵循正确的创作道路,使历史剧真正焕发出独特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