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7日 星期一

    潘燕:藏族学生的“阿妈”

    作者: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网记者 王君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7日 06版)
    潘燕 宁波市鄞州职高教师,曾获“浙江省师德标兵”“浙江省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和“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从教15年来,用行动诠释了教师的真谛——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任西藏班班主任以来,她以无私的爱换来了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藏族学生亲切地叫她“阿妈”。

        鄞州职高汽修专业是全国示范专业。2010年9月,38名西藏学生来到鄞州职高,组编为汽修(8)班,潘燕成了这个浙江首批、宁波首个受教育部委托开办的西藏班的班主任。

     

        那一年9月6日清晨,潘燕在校门口迎来了38个脸上透着高原红的男生,他们最大的26岁,最小的才14岁。刚到宁波时,很多藏族学生不适应这里的气候,更困难的是语言上的障碍。他们中有五六个人基本听不懂汉语,大多数人写不了多少汉字,个别学生甚至悄悄打点好行李对潘燕说:“我要回家。”

     

        为了安慰这些离家万里的学生,潘燕上网了解西藏的风俗、生活习惯,去食堂和厨师长一起挑选符合西藏学生口味的食物,利用周末和其他教师一起带他们游览宁波附近的名胜古迹,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洗衣机,还拿起针线当起了学生们的补衣裁缝。

     

        从那时起,丈夫张力发现妻子再也没有节假日,常常很晚了还要网上购物。从T恤到羽绒服,从面霜到剃须刀,她为班里的38名孩子共购买了包括衣物在内价值6万多元的日用品,仅在网上就留下了给孩子们购物的900多条交易记录。

     

        一天下班后,潘燕照例来到寝室帮学生们整理物品,身材高大的扎西仁青和贡嘎用不太熟练的汉语对她说:“潘老师,您就是我们在宁波的阿妈。”看着19岁的大孩子这样喊自己,潘燕羞涩地笑了,内心一下子还没能接受这一称呼。

     

        真正让她意识到“阿妈”这两个字的意义,源于第一学年结束时去西藏昌都的家访。一学年结束了,孩子们放假返回家乡,潘燕的心也被牵到了西藏。顶着晕机和高原反应,她踏上了高原。在昌都左贡的两个晚上,潘燕住在学生洛松曲扎家。曲扎的妈妈能讲几句简单的汉语,她拉着潘燕的手,讲述着对孩子的担忧,拜托老师好好教育他。

     

        “我要当好孩子们的母亲。”家长们的期望和嘱托久久萦绕在潘燕心头,她暗暗下定了这样的决心。

     

        潘燕知道,爱学生的同时,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做人,让他们学好技能将来回报家乡和祖国。针对西藏学生汉语基础薄弱的状况,她为每个学生购买了新华字典,发动学校语文组教师以及本地的优秀学生与他们结对,不厌其烦地与他们练习口语,纠正他们日常用语中的错误。

     

        西藏学生对爱的表达是行动的变化。三年学习结束时,学生们能用普通话流利交流了,还实实在在地学到了汽车维修技能。班级拿到了文体、卫生、宣传等多个先进集体奖项。原本对汉语一窍不通的次仁,每天清晨4点半就起床学习,在专业技能比武中获得全班第一。调皮的索南达杰也成了斯文、有礼貌、肯上进的好学生,休息时间就在实训工场练手艺。洛桑达瓦拾金不昧的事迹还上了当地报纸。

     

        2014年5月,潘燕第三次来到拉萨。身为第二届西藏班的班主任,她此行除了帮助这届学生顺利找到工作,还得抽空看看上届毕业的学生。出发前,潘燕在微信群里得知他们想念宁波的年糕,就专门托人买来正宗年糕,从宁波带到拉萨。

     

        当潘燕和另外三位老师走出车站时,马上就被洁白的哈达包围。家住林芝的达杰,乘坐了9个小时的大巴专程赶到拉萨迎接。“妈妈,我想你了!”达杰激动地一下子抱住潘燕。达娃次仁除了哈达,还拿了一大束康乃馨。“献花是汉族的欢迎礼,献哈达是藏族的欢迎礼,我做好了两手准备。”达娃次仁说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买花,不是送给女朋友,而是“妈妈”。

     

        “帮每个毕业生找好工作,才算三年工作圆满结束。”此次拉萨行,潘燕每天跑企业,谈待遇,聊前景,直到看着学生把员工入职登记表上交,才放下心来。

     

        如今,西藏班已经毕业了108名学生,在校还有两届13个学生。尽管因为身体不好,潘燕已经不再是班主任,但她依旧关心着这些藏族孩子。她的学生索南加参有这样一个梦想:“几年之后,我站在珠穆朗玛峰上,面对我的第二故乡宁波,自豪地高歌,送给远方的潘妈妈!”  (本报记者 曾毅 光明网记者 王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