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6日 星期日

    时代先锋

    中国炮兵的“转型样板”

    ——记济南军区某炮兵旅“远火营”

    作者:本报记者 温庆生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6日 01版)
    “远火”发射瞬间。本报通讯员 杨广辉摄

            火炮,被誉为“战争之神”,从滑膛炮、线膛炮、火箭炮,到最新型的远程火箭炮,我军武器装备每一次升级换代,都使炮兵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当威力巨大的某新型远程火箭炮列装到济南军区某炮兵旅,首任“远火营”营长王海涛拿到那枚具有象征意义的“点火钥匙”时,他便知道,这款被称为陆战“撒手锏”的“远火系统”武器,直接把他们推到了中国炮兵转型的最前沿。

     

        改制换装几年来,这支具有红军血脉的“铁军”部队,瞄准未来战场,不断磨炼一剑封喉的过硬本领,把“远火”打造成克敌制胜的“新质铁拳”,荣立集体一等功,堪称中国炮兵的“转型样板”。

     

    凤凰涅槃炼重生

     

        新组建的“远火营”几乎集中了全旅最优秀的干部、最过硬的兵——本来已确定年底退伍的三连“金牌炮班长”许方明,毅然撕掉退伍申请书,强烈要求加入“远火方阵”;车辆维修“一摸清”胡印章,放弃修理所“技术权威”头衔,主动要来“远火营”“从零干起”……

     

        年轻的“远火营”官兵是中国炮兵转型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当年具备作战能力!”“远火营”党委立下“军令状”。这一诺,重若千金。

     

        那段时间,官兵们像一个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每周训练7天,每天14个小时,全营4个月用了1年的训练用电,1个营用了全旅半年的训练用油。

     

        在“远火营”至今流传着教导员王培成与妻子结婚前后4年,总共见4次面的故事:第一次见面是相亲,第二次见面是结婚,第三次见面女儿出生,第四次见面女儿已经会跑了。有一次,女儿拽着妈妈的衣角,怯怯地盯着这个“陌生人”说:“你这个爸爸,怎么还不回自己家啊?”

     

        “远火营”官兵把青春、热血和情感,都奉献给“远火”。列装第一年,“远火”首次亮剑大漠戈壁,发射10多发火箭弹,首发命中、首群覆盖命中率达到100%,创造全军同类装备射击精度的最高纪录。

     

    拥抱创新砺“铁拳”

     

        军事领域是一个推崇创新的领域,谁在创新上领先一步,谁就离打赢靠近一步。

     

        开展技术革新、改革组训模式、创新战法训法……“远火营”在一次次的创新活动中,磨砺着“远火”这柄“新质铁拳”。

     

        列装之初,“远火”的指挥信息通过数据链上传下达,这种“无声操作”极易产生视觉疲劳,按错电钮、误填选项等情况时有发生。后来,他们在训练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有声操作”的新组训模式,有效降低了各系统、各战位操作失误率。“远火系统”气象探测装备一次能获取上万组数据,气象技师、四级军士长古德银发现其中有很多数据用处不大,既影响作战指挥判断,又影响信息传送速度。经过不断摸索尝试,他运用系统自带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次过滤”,使操作数据处理速度一下缩短了2分钟。这些年,官兵成功研制“改进型简易发射装定线路检测装置”“手摇电动装置”等12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6项被全军同类部队借鉴运用。

     

        “战场上从来都不是只拼装备、拼火力,打赢拼的是脑子,靠的是智慧。”第二任营长轩继东说。

     

    关键时刻敢“亮剑”

     

        “远火营”官兵为胜利而进行寂寞的长跑,在一场场演练中加钢淬火。他们给火炮厂家工程师们的强烈印象是:“胸膛里奔腾着一股英雄气”。

     

        2013年6月,“远火营”进驻西北大漠准备实弹发射。那天上午8时,炮车全部进入发射阵地,各项作业有条不紊地展开,突然,天降大雨。

     

        “雨天实弹射击,炮管尾部的点火触头容易进水,极易出现哑弹留膛的险情。”随队保障的生产厂家技术员找到营长轩继东,建议更改发射计划,等雨过之后再进行实弹射击。

     

        “战场天气不可预测,更不容选择,敌人不会等天晴才发起进攻。”轩继东回答。经过集思广益,官兵们采取在触点外包裹一层保鲜膜的防水措施,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因为,在点火触点瞬间,产生的高温可以烧穿保鲜膜完成点火。

     

        “发射!”收到指令后,各炮长果断按下点火按钮,霎时间多炮齐射。生产厂家技术员不禁感慨:“关键时刻敢‘亮剑’,这种胆识,让人钦佩!”

     

        正是这种瞄准实战“靶心”的努力,让远火营的官兵在一次次接近实战的挑战中,突破消极保安全的桎梏,不断促进着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跃升。

     

        (本报记者 温庆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