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

    坚持“三高”标准 建设美丽乡村

    作者:张效廉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5日 07版)

        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张效廉

     

        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实施松嫩、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环境改善、农民收入增加和乡风文明提升。

     

        一、坚持高站位谋划,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强势。一是省委高度重视,深入研究部署。黑龙江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面貌的大事、改善农民生活的实事,纳入一把手工程,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出台专门规划,注重科学引领。综合考虑全省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人文积淀和发展水平,先后制定两个《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层层组织发动,创造浓厚氛围。各级各类媒体开辟《美丽乡村在行动》专题专栏,刊发言论评论,组织专题访谈,报道动态进展,引导广大群众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动手干”。

     

        二、坚持高标准推进,形成美丽乡村建设合力。一是明确职能部门责任,条块结合抓推进。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等部门持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等部门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体服务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后,率先启动中心村文体设施建设工程;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广泛开展“德礼满龙江”文明礼仪普及、“传立家风家训·凝聚道德力量”等道德实践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着力提升乡风文明。二是明确县市主体责任,党群结合抓推进。目前,全省第二批共1000多个示范村建新房、扩道路、建广场等6000多个项目已经开工。三是明确资金整合渠道,上下结合抓推进。探索政府投入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投资路子。

     

        三、坚持高水平管理,形成美丽乡村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完善督查机制。省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制定成员单位任务分解意见,列出《推进台帐表》,明确各部门计划安排、完成时限和推进措施。二是建立完善管护机制。制定《黑龙江省村庄垃圾治理规划》,引导各地探索建立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各级政府补助的管护经费保障机制,全省共投入垃圾专项治理资金1亿多元。三是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对省直、市(地)、县(市)的目标考核,与干部评先、晋级、奖惩挂钩。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行网上测评,动态管理。四是建立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机制。先后建立了省、市(地)、县(市)三级联动、对口包保帮扶等多项“三下乡”、常下乡工作机制,并不断增大“三下乡”的思想道德含量。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