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5日 星期六

    锐评

    “安倍谈话”犹抱琵琶半遮面

    作者:陆忠伟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5日 05版)

        8月1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表达对那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争责任的认识和定位。安倍掌舵“日本丸”,在关于战争的定性和责任、对受害国人民道歉等问题上,无疑需要明确表达正确的历史观和诚挚。

        然而,安倍在“谈话”之前,真真假假,磨磨蹭蹭,其诚意已大打折扣。国际社会拭目以待的,实乃安倍发自内心的深刻反省和诚挚道歉,而非在重大原则问题上遮遮掩掩。

        战后50周年时的“村山谈话”明确表示了对“殖民统治和侵略”的“反省和道歉”,获得国际社会的赞赏,“消除了彼此对历史问题的疑虑”;战后60周年时的“小泉谈话”继承了这一认识。战后70周年,“安倍谈话”对那场战争的认识和态度理应一脉相承。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纵观“安倍谈话”,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安倍在谈话中仅以回顾历届内阁历史认识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反省”“道歉”,称“我国对过去那场大战中的行为,反复表明了痛切的反省和衷心道歉的心情”。安倍在谈话中宣称,战后出生的日本人已占八成,他们及其后代“与那场战争没有任何关系”,“不能再背负继续谢罪的宿命”。安倍在谈话中也没有直接提到日本的侵略和殖民行为,而是避实就虚地表示,“再也不能将武力恐吓和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世界应该彻底告别殖民统治”。

        东方哲理有言:“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作为一国有良知的政治家,理应以史为鉴,深化对战争之恶的自我认识,深度思考如何免蹈覆辙及增进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关系。这样的政治家在日本不乏其人。1982至1987年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近日在《读卖新闻》撰文,承认日本在亚洲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亦是“不应进行的、错误的战争”,它“严重伤害了中华民族的感情”。1993年至1994年任日本首相的细川护熙回忆,其祖父近卫文闾(战争期间两次任首相)在遗书中承认扩大战争是自己的政治失误,这等于承认“侵略战争”。

        中曾根康弘还强调说:“一个民族受到的伤害,即使历经三代人上百年的时间也不会消除。”1994年至1996年1月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说:“如果你做了错事,道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没有‘道歉’的表述,邻国会再次(对日本)产生怀疑。”

        在中曾根康弘、村山富市等日本政治家的视野中,“如果日本不正视这段错误的历史,就无法获得邻国的信赖”,进而“动摇他国对日本的政治信任,损害日本国家利益”。针对“安倍谈话”出台之前的扭捏暧昧,民主党党首冈田可也就抨击说,“决不允许让历届内阁和首相积累的努力化为乌有”。就连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托纳8月6日都表示,期待安倍在历史问题上能继承历届内阁的基本立场,日本与周边国家“牢固且具有建设性的关系会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对美国也有利”。

        在历史认识的德行上,日本应向德国看齐,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下跪忏悔,与日本右翼所言所行对比,真真是云泥之别。究其原因,在于日本朝野右翼“有强烈的受害者意识,但没有承担战争责任的加害者意识”。日本右翼不以侵略之恶为耻,反而“希望结束这种周而复始的羞辱性道歉”。恶之所在,虽高隆,世不能贵。

        战后,日本走和平道路70年未变。“和平国家”的品格集中体现于对战争的深刻反省及对受害国的诚恳道歉,此乃日本撒播亲仁善邻种子的“福田”。东方禅偈曰:“手握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用禅的语言说,“福田”乃能生福德之田;“低头”是指学佛必须排除侮慢他人的“我慢”之心;“天”是理想境界。承认侵略、深刻反省、诚恳道歉,应是“安倍谈话”秉承的原则,此乃日本“未来志向”最光明的“天”。

        历史问题关乎中日关系政治基础和中国人民感情。安倍再次当政以来,对自己的历史观多有直白的表露,路人皆知。安倍驱国家航向“右满舵”,修宪、参靖、篡史、强兵,越走越远,与他的历史观不无关联。文以纪实,言贵从心。对于“安倍谈话”,必须析动机、听言论、观行动。以我东方哲言蔽之,“有事考功,有言考用,动则考行,静则考守”。

        (作者陆忠伟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