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4日 星期五

    长期看,人民币仍是强势货币

    作者: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4日 08版)

        日前,央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引起市场强烈反应。一方面,此举将推动人民币汇率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市场化程度和汇率弹性;另一方面,市场也质疑这项调整短期内会否引发人民币进入明显的贬值通道。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13日就有关问题一一释疑。

     

    累积的贬值压力得到集中释放

     

        近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偏离市场汇率幅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了中间价的市场基准地位和权威性。“这种误差不可能长期持续,有必要通过增强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加以调整,以免失衡过度累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张晓慧表示。

     

        为什么在此时推出这项举措?从国内看,“7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环比跳升了1.5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了1.61万亿元,影响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给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的贬值压力。”张晓慧分析。

     

        从国际来看,市场预计美联储将在年内加息,导致美元继续走强,欧元和日元趋弱,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大宗商品生产国货币出现贬值。我国由于货币贸易保持较大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于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

     

        “从保持人民币有效汇率相对平稳的角度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有一定的贬值要求。”张晓慧指出,人民币经过调整,正逐渐向市场化水平回归,之前累积的3%左右的贬值压力得到一次性释放,此前偏差校正已经基本完成。

     

    未来人民币仍会重拾升势

     

        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波动是正常的,不仅是中间价市场化程度提高的体现,也是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反映。

     

        张晓慧判断,从长期看,人民币还是强势货币。“汇率的水平主要取决于经济的基本面。我国经常项目长期保持顺差,这是决定外汇市场供求最主要的基本面因素,也是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的重要基础。”张晓慧指出。

     

        她同时指出,几大重要因素也显示当前不存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基础。首先,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仍保持了7%的增速,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延续了企稳向好的态势。其次,我国外汇储备充裕,财政状况良好,金融体系稳健,境外主体在贸易投资和资产配置方面对人民币的需求逐步增加。“当偏差得到校正后,从我国的经常项目状况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现实出发,未来人民币还会进入升值通道。”

     

    继续朝着市场化方向迈进

     

        报价机制改革之后,每天早晨在开盘以前由中间价报价商参考前一天的收盘价,同时综合考虑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和欧美市场变化等因素,报一个比较合适的中间价,从而使汇率的形成更加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认为,有弹性的汇率是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的稳定器,市场化的机制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长期稳定。

     

        易纲同时强调,中国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当前国情,使市场对汇率的机制更加有信心,使市场和经济运行更加平稳。

     

        对于有媒体引述“人民币一次性贬值大概在10%左右”的说法,易纲斥其“完全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去年、前年以至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际有效汇率和名义有效汇率都是大幅升值的。”易纲特别指出,不需要通过调整汇率来促进出口,此次完善汇率的政策调整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有效的市场化机制。

     

        在过去一年里,我国外汇储备从3.99万亿美元降到了3.65万亿美元。这3000亿美元是不是资本流出呢?谈到人民币汇率贬值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易纲认为资金主要分成了三块,一是去年以来境内居民和企业在境内银行的美元存款大幅增加;二是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对外投资力度加大;三是汇率的变化。“总体而言,我国的国际收支,即所谓的资本流动,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易纲指出。

     

        (本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