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0日 星期一

    问诊、咨询、自主成长——

    南开大学首推学生发展辅学支持体系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马超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10日 06版)

        每年暑假,南开大学都设置“夏季小学期”。在这个学期中,近1万名本科生要以班级为单位完成一次“公能”素质评估。

     

        “公能”素质评估是南开大学“立公增能”学生发展辅学支持体系的一部分。2012年1月,南开大学印发《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将实施“公能”素质教育明确作为南开办学的基本战略。3年来,随着“公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公能’素质评估+分层分类指导+资源开发供给”三位一体的学生发展辅学支持体系已初步形成。

     

    “诊断”先行 全面客观了解学生潜

     

        2013年6月,南开大学对入学一年的本科生进行了首次评估。填答问卷、书面总结、公开展示……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从“公之素养”“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和“文化素养”6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一学年的成长发展进行自评;根据同学的自评展示,每名学生对其他同学平时的行为表现进行互评;同时,辅导员、专业教师、班导师、教学管理老师、高年级同学、校友等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将对每名学生给予评价。

     

        对于“公能”素质评估的结果,各个学院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外国语学院的“雷达图”,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的“评估表”等。这样的“综合评估”犹如听诊器一般,对学生进行360度全方位评价,并开出一张“体检报告”。在2014级本科生评估意见的调研中,有23.3%的同学认为,看到评估结果后“增强了自信心”,有57.5%的同学认为“促进了自省和自我成长”,有56.4%的同学认为“通过同他人的比较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优势”,有47.1%的同学认为“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份“体检报告”,暂时不会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及各种评优挂钩,“尽管整个‘公能’素质评估需要经过自评、互评、他评的过程,但毕竟这是一种主观的、定性的评价方式,如果与奖学金、评优等挂钩,不可避免地会有各种人为因素加入其中,恐怕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南开大学学工部部长白云龙介绍说,“‘公能’素质评估更像一个‘听诊器’,而不是‘指挥棒’。根据‘诊断结果’,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不是模式化培养。”

     

    需求导向 分层分类定制成长“套餐”

     

        “原来‘自己眼中的自己’‘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以为别人眼中的自己’真的不一样!”外国语学院2012级本科生孔德蔚初入大学校园时,怀着满腔热情参与到各项学生活动中。“工作认真,但是不能很好地兼顾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文化素养偏低”……在大一学期末的评估中,他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孔德蔚坦言,当自己拿到那张“雷达图”的时候,看到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两个方面“凹”下去一大块,着实吃了一惊。

     

        后来,辅导员刘维爽找到他,根据评估结果逐项对照分析,找出他成长的短板,并制定了符合其特点和需求的“立公增能”成长训练计划,并持续关注其计划实施情况。“以这样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后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制定成长计划。”刘维爽告诉记者,当所有同学的评估结果汇总到她手上的时候,她感到手里捧着个“宝贝”。

     

    学生为本 开发整合成长资源

     

        即将升入大四,孔德蔚除继续保持学生工作、社会实践方面的热情外,还积极参加各种名师讲座、论坛,多读课外书。如今,他的“雷达图”也越来越“好看”。一路相伴的辅导员刘维爽也根据大四学生的特点和普遍需求,推出了“职场Running Man”就业辅导与能力提升平台。这个平台重点在“专业提升”和“能力提升”两个模块上下功夫,采用“模拟招聘”和“训练—晋级”制,按照简历筛选、笔试、初试、面试等流程推进。每个流程晋级失利的学生需要进入对应的培训和辅导环节,才能开始下一个流程,直至完成整体的模拟招聘。

     

        刘维爽介绍说,借助“新款”活动设计,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发展的“痛点”,随时给予个性化指导。平台一经推出就获得了学生的高度关注。

     

        如今,南开大学已经开发、整合了多种辅学项目,学生可以随时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学生工作网、宿舍信息发布系统、年级公共邮箱等渠道,查看到全校即将举办的“讲座培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辅学活动信息,并结合成长计划和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参加。学生还可以选修到新开设的“领导力训练”“学业指导”等多门实训类辅学课程,以及多主题的素质提升训练营和工作坊。

     

        “整个‘公能’辅学体系亮点在于其‘评估—咨询—辅学’的‘闭环’结构。”白云龙说,“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南开大学的‘学生发展辅学支持体系’虽然在实践中走过了3年,但仍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其机制,尤其是提升这一机制执行者——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近期,根据师生建议,南开大学正在逐步优化辅学信息化平台。未来,随着平台建设的逐步成熟,学生可通过网站和手机APP即时查询到辅学活动信息,就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预约、提醒、签到和评价。

     

        (本报记者 陈建强 通讯员 马超)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