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9日 星期日

    警醒

    抗战记忆不能因“噪音”而模糊

    作者:吴世文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9日 08版)

        对很多人来说,我们都是抗战的“非亲历者”。但在媒介化社会日益推进的今天,人们认识和反思抗战历史、形塑抗战记忆,离不开媒体对抗战的“纪念式报道”。

        纪念报道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还原”抗战的历史事件、人物与细节,提供记忆抗战的素材;二是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三是剖析抗战爆发的原因,总结历史教训;四是阐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树立民族自信心。总体上看,这些报道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抗战历史,追思革命先烈,珍惜幸福生活,更加珍视和平与发展。

        不过,在主流媒体正面积极地纪念报道抗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解构和戏谑”抗战的声音。例如,质疑8年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击毙的日军人数,等等。这些抗战报道的“噪音”,是新的“抗战谣言”,是伪信息。它们不惜歪曲历史事实,以新奇、猎奇的惯用手法吸引眼球,消解人们的抗战记忆。

        这些伪信息的社会危害不容忽视,它关系到我们怎样认识历史,怎样对待当下的生活,以怎样的文化姿态走向未来,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从本质上讲,在历史真相与伪信息的“较量”中,需要更多媒体通过纪念报道,让历史真相“出场”,来“证伪”和击退伪信息。

        对于普通人而言,我们要守住不传播不信任信息的“底线”,更不要去捏造伪信息。从朴素的爱国主义出发,认识抗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与发展,这是我们基本的情感,也是在信息洪流中应有的一种姿态。

        70年,对于一个生命个体来说,已进入“老人的行列”。但是,对于抗战来说,我们的记忆从来都不应该“苍老”,更不应受到“噪音”和伪信息的影响而变得模糊。 (作者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