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9日 星期日

    影事评说

    我的摄影三法则

    作者:李天语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9日 09版)
    泪别教官,2011年9月 李天语摄

        记得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夏天,我怀揣着单反相机徜徉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林荫大道上,看着新一批的“小鲜肉”们在操场上排着整齐的队列,正在进行军训的最后一课——汇报仪式。突然,我发现在汇报完毕的方阵中,有微微的啜泣之音,声音慢慢从小到大,从远及近,但哀而不伤,似乎又带着几分不舍。我很快就明白,这一定是学生们在送别教官,在告别朝夕相处的方阵队长,这种专属于军训时期的特殊情感,或许只有经历过的学生们才会懂。

        我认为,“善于发现”是选取影像本体的第一步。当一切都已经准备稳妥时,一双慧眼比拥有任何高端设备都更为重要。或许眼前这个排列组合式的绿色方阵,并不能散发出什么吸引人的独特魅力,但是如果你能够勇敢地将这个整体进行拆解、划分,或许会发现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特殊的个体,拥有隶属于自己的个性与特征,而摄影师就是要在这些习以为常的平淡事物中,寻求出不同寻常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想到这里,我抛弃了原本舒徐的步伐,大步流星地急跑起来。我穿梭在满眼红绿蓝的队列中,却好似一个黑白色的记录者,单一而又纯粹地按着手中的快门,尝试以一个冷静又客观的旁观者角度看待,并记录下这里发生的一切。但拍了几张照片后,我总感觉缺少些拍摄动力。回头一想,一个冷静至极而不能震彻自我内心的拍摄者,又如何能够拍出饱含情感的照片?

        “融情于景”就是塑造影像特质的第二步。我尝试着融入此时此地,尽量贴近他们的所思所想,再次举起相机时,它就如同我的第三只眼,在我双目无法企及处给予我或宏观,或微观的提携。辅之以一颗炽热而又虔诚的心灵,我静悄悄地与周遭的环境共情着、融合着、通感着,也最终达成相机与心灵合二为一的境界。我借助相机以不同的时空分度观察世界,时而用斜构图与大特写浓缩细腻温婉的细节,时而用正构图与大全景捕捉空间中的大情感。

        仔细想想,有时候照片拍得不够好,并不是因为相机离得不够近,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够贴近。

        拍着拍着,我的心竟被现场那无形的力量带动着、融化着、震颤着,随之而来的是双手不自然的强烈晃动。加之天气阴湿、相机老旧,周遭环境的嘈杂与不安,以至于我查看拍出的照片,多数都有曝光过度或虚焦不实的技术问题。我意识到再这样拍下去,可用的照片只会少得可怜,如果想要改变现状,无非只有两种办法。

        其一,在构图、对焦、按下快门的三个瞬间凝固住自己激动万分的心,在聚神屏息之中悄然完成动静的生命诠释。其二,灵活运用摄影技法,通过扶持、倚靠、屏气等身体姿态的调整拍摄节奏。第一种方法虽然听上去确实可行,但操作起来却难上加难,波动的心想要在瞬时凝滞住并非易事。于是我退而求其次地选择了第二种方法——我拉住了同行的伙伴,麻利地将相机镜头架在他的肩膀上,并提醒他屏住呼吸,让他成为一个活生生的“脚架”。当然,随后我也试过把身体紧紧倚靠在墙上,将自己当作稳定结构,努力地拍出足够合格的摄影图片。所以,“理性对待”也成为形塑精准影像表达的重要技法之一。

        “咔嚓”一声,快门轻轻地被按下,泪别教官的瞬间也就这样被永恒地定格住。

        如今,再次回头细品这幅照片,我不禁有些许感触。摄影,真的就是要告诉我们,对凡事都应怀抱一颗勇敢而热烈的赤子之心,而在处理这件事时,则应该辅之以像外科医生双手般冷静而又精准的技法。当然,“善于发现”“融情于景”“理性对待”这三个原则也成为保证影像质量的三道防线。如果脱离摄影来说,我们无论做任何事儿,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为理念与实操的强烈对撞、时间与空间的水乳交融、情感与理智的美美与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