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8日 星期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河南移民精神

    ■演讲人:徐光春 ■演讲时间:2015年7月 ■演讲地点:河南淅川

    作者:光明网记者 蒋正翔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8日 06版)
    徐光春 中共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中共河南省委原书记,现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
    2011年5月,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搬迁,挥别故土。高帆摄
    搬迁移民阔步迈向新生活。高帆摄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 杨振辉摄
    了解更多百场讲坛内容请扫描

    二维码关注光明网专题页面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精神关于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启示

     

        今天我们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跟大家一起来回望那些移民岁月,来讴歌移民工作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和事,来怀念为工程的建设和移民工程的顺利推进付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干部群众,来总结和弘扬我们党和人民、我们干部和群众共同创造的伟大的河南移民精神,我感到非常荣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春风,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轻轻飘荡,激扬起13亿中华儿女的昂扬风貌;南水北调工程移民精神的春雨,在16万平方公里的中原大地上淅淅飘洒,滋润着1亿河南人民的纯美心灵。春风化春雨,春雨滋心田。现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和推动下,河南移民精神正深刻地影响着河南、改变着河南。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讲讲什么叫价值观。我先讲两件让人刻骨铭心的事:

     

        一个是抗日战争,从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日本对中国侵略整整14年。而与此同时,在民族危亡的生死时刻,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政府,带领中华各族儿女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沉重的代价,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的尊严和解放。

     

        再一个是发生在开封的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坐落在黄河滩区的开封市兰考县资源贫乏、环境恶劣、灾害严重,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县委书记焦裕禄从城市来到农村,带领兰考的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治沙、治水、治穷、治愚,奋斗不息,奉献不已。他顶着狂风,察看灾情;他冒着严寒,慰问灾民;他忍着病痛,忘我工作;他克己奉公,廉洁为民;最后他倒在工作岗位上,被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我讲的这两件事,都有价值观问题在里面。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回答“崇敬什么”“追求什么”“重视什么”等这样一些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信仰、信念、理想,以及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的价值原则、行为规范、评判标准等问题。价值观不同,人们的行为取向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价值观是“脑神经”,它能左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走向与程度;价值观是“试金石”,它能判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优劣与对错。

     

        当代中国,我们应具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对国家层面的要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对社会层面的要求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对公民层面的要求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的要求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观要求既加以区分,又加以融合;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纳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鲜明的时代性,是社会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价值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拥有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根本。其本质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的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出的,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形成的,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明确的。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魂”。没有它,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就没有主心骨,就没有灵魂,就无法前进和发展。现在,在党的号召下,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厂矿,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社区,全国上下都在自觉培育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悄然走进机关、走进课堂、走进家门、走进人们的心里。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移民精神

     

        2009年秋,河南省淅川县要建一座移民碑廊,请时为省委书记的我为碑廊题写廊志,我欣然答应。廊志全文如下:

     

        丹江口水库河南移民碑廊志

     

        秦岭余脉,伏牛尽头。丹江南下,汉水西来。百川汇集丹江口,万众瞩目甘洌水。

     

        古圣云“上善若水”。南水北调,造福华夏,至善德政。丹江口水库蓄水区,覆盖三省,玉界琼田连霄汉,波涛汹涌欲北去;南水北调中线渠首,辟地淅川,万户迁徙历几代,四方打拼数十年。思既往,移民二十多万,百姓舍小家重大局,修千古善事,留万世美誉;想未来,输水两省两市,润泽良田染绿街衢,令亿万百姓,辄饮水思源。

     

        河南省各级党政,全力协调,各界群众,通力配合。牺牲局部利益,造福京畿津冀,彰显移民情怀,铸就移民精神。精诚所至,润物无声,增添河南合作机遇;移民行止,化人有情,促进当地移风易俗。一渠碧水送春风,京津冀三地翘望;几多青石镌姓名,真善美千秋永昌。谨此题记,以昭永远!

     

        岁在乙丑秋日

     

        这一移民碑廊志,共266字,如今镌刻在淅川县移民碑廊上,以对移民精神表示永远的纪念。

     

        从这里可以看出,移民精神不仅是移民群众身上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而且是涵盖了南水北调工程中移民工作的方方面面所反映出来的一种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价值观念、思想作风,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各级干部和广大移民在工程移民工作中反映出来的崇高的精神境界、先进的思想理念、高尚的价值追求,是事关各个层面的精神、思想、理念、作风等为着同一个目标汇合而成的一种特有的、先进的、富有感召力的精神文化。这种精神属于淅川,属于南阳,属于河南,也属于全中国,既具有地方特色,也具有普遍意义。

     

        下面,我就来结合实际说说移民精神的具体表现及其由来。

     

        党中央国务院:深谋远虑、科学决策,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国富民、真抓实干。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若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一伟大构想提出后,广大水利工作者和科研人员认真论证、勘测、规划、设计,提出一系列向南方“借水”的方案。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借水”的工程方案没有启动。到了本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向南方借水。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务院领导同志亲自挂帅的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全面负责工程的规划、实施。为了实现科学用水、有效用水、和谐用水、持续用水,党中央、国务院反复研究、全面部署,制订了南水北调总体方案,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调水。南水北调工程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兴建的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千秋伟业工程,对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善民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和指导河南移民工作,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和重要指示。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河南焦作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和谐拆迁的内部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可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示范予以推广。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是河南移民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党中央、国务院为民、务实、廉洁、进取的思想作风是河南移民精神形成的强大动力,也是河南移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级党委政府:服从中央、顾全大局,精心谋划、果断决策,爱国为民、奋发图强。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消息传到河南,一时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忧喜交加。河南既是取水区,又是受水区。忧的是取水,要移民;喜的是受水,可解渴。据测算,河南要移民20万人之多,这可是一个令人胆战心惊的数字。很多党委政府感到压力巨大。但毕竟共产党人最大的财富是党性,最有力的武器也是党性,在党性面前,河南从省委省政府到各市、县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共产党人忠诚爱国,就要体现在“服从中央、顾全大局”上。省里立即成立南水北调工程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着手工程的组织实施。这以后,凡省内工程的每一个大项目开工,我和省长、分管副书记、副省长都亲临工地检查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移民工作很快成为沿线各级党委政府重点抓的“一号工程”,成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的“一把手工程”,成为党委政府严格要求、严明责任的“一票否决工程”。

     

        作为中线工程的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的淅川县,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和移民搬迁、安置的集中区,是移民最多的县,是牺牲最大的县,是工作最难做的县,是责任最重的县。县委书记、县长终日寝食难安。特别是移民工作有三个“史无前例”:一是搬迁规模史无前例,总动迁约20万人,超过黄河小浪底库区移民最多的新安县,也超过长江三峡移民最多的万县市;二是搬迁强度史无前例,三峡用18年,小浪底用13年,这里只用两年;三是要求高、压力大史无前例,移民要“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在这样的形势和困难面前,县委县政府在工作中坚持刚性政策、亲情操作,做到群众不理解不搬迁、问题不解决不搬迁、条件不具备不搬迁、方案不周密不搬迁、政策不到位不搬迁,使广大移民时刻感受到党委政府对移民的关爱、对移民的尊重。搬迁时派人护送,派人卸车,派交警、医护人员保护,特别是对年老体弱、临产孕妇、高危病人,提供特别周到的服务,保证不出意外。就这样,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忠诚和智慧,创造了我国移民迁安史上的“淅川模式”“淅川经验”。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工作,是河南移民工作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顾全大局、爱国为民、精心实施、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是河南移民精神形成的重要力量,也是河南移民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各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重情讲义、团结友爱,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移民是一件复杂的工作,牵涉到社会方方面面;移民是一件大难事,牵动社会各界的心;移民是一个大热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自2007年移民试点工作开始以后,“急移民之所急、帮移民之所需、解移民之所难”,“我为移民出点力,我为移民排点忧,我为移民解点难”,这样的声音响彻中原大地,这样的行动活跃中原大地。各地也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整合资金,倾力支持移民。在搬迁过程中,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救护车为移民防病治病;公安、交警日夜守护,保障移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交通畅通;电力部门组建移民搬迁服务队,投入应急发电设备确保移民用电安全;交通运输部门为移民开辟“绿色通道”,免除通行费,并在搬迁车队休息的服务区,为移民们送茶水、送食品。整个社会形成纵向一致、横向同心、合力搬迁、和谐移民的良好氛围。

     

        移民搬出地,方方面面热情相送,泪洒一地,汗洒一路。那么迁入地怎么样呢?读一个媒体的有关报道:“一批批移民迁入新家时,新村路口铺着大红地毯,四面彩旗飘扬,鞭炮齐响。进入崭新漂亮的新房,当地已为每户备好了成袋成箱的米面油菜,还有电风扇、煤油炉等免费生活用品。有的炉灶已经烧上开水,移民进屋就可以沏茶。不少地方妇女们还自发组织起来,为移民们做好热气腾腾、香味扑鼻的饭菜。”在这里,迁入地真诚欢迎移民的亲切氛围扑面而来。

     

        社会各界对移民的关爱,我讲一个故事。移民邢卫东打工时摔成重伤,有关方不予赔偿,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包县工作组就积极为他联系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打赢了官司,维护了合法权益,邢卫东感激涕零。这一幕幕、一场场社会各界关爱移民的场景,像电视连续剧在中原大地上不断播放,洋溢着社会各界扶贫济困、和谐友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既助推河南移民精神的形成,也深深地融入河南移民精神之中。

     

        广大干部:对党忠诚、关爱群众,勇于担当、公道正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移民搬迁安置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可是在河南恰恰有一大批知难而上、迎难而战的干部,在“天下第一难”战场上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他们是南水北调的先锋,是共和国的脊梁,是移民群众的公仆,是河南干部的榜样。我给大家讲个干部的故事。

     

        这是一个书记倒在移民路上没有回来的故事。淅川县机关党委副书记马有志,在2009年第一批移民刚启动时,他就主动请缨成为驻马蹬镇向阳村移民工作队队长。进村时,他让司机把他放在村口,自个儿走进移民村。从此,他吃住在村里,白天黑夜走家串户,听民意、摸民情、讲政策、谈设想、排忧愁、解困难。再难听的话,他都听;再大的意见,他也记;再厉害的群众,他也接待;再大的难题,他也不绕不推。每天天不亮,他就开始工作,夜深了还是在工作。在他看来,移民家里的事,看似小事,但事事都是关乎移民的切身利益,领导干部切不可掉以轻心,更不能不理不睬,否则要你干部干什么?正是这样,马有志进村后,没有休息过一天,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没有吃过一顿安稳饭。2010年4月,就在赶往向阳村的路上,马有志感到身体不适,头昏眼花,一会儿突然倒下,从此再也没有醒来。就这样,52岁的移民干部马有志怀着对移民乡亲的深深眷恋,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倒在赶往移民村的路上,他的足迹永远停止在蜿蜒曲折、坎坷不平的移民路上。

     

        移民中干部们的故事太多太多,就是《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集,也难以讲清移民干部的事。移民干部身上这种忠诚爱民、实干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河南移民精神的主导,极大地丰富了河南移民精神,成为河南移民精神的有力支撑。

     

        广大移民群众:深明大义、舍家为国,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忠厚老实、与人为善。移民是移民工作的对象,也是移民工作的力量。在他们身上有很多矛盾的思想和矛盾的行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他们的美好品德,也是他们的精神风尚;但是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他们要舍小家、离老家,这同样是他们的美好品德,也是他们的精神风尚。成家立业、勤劳致富是他们的思想境界,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但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他们要毁家毁业、为国牺牲,这同样是他们的思想境界,也是他们的价值追求。但毕竟这是矛盾的,而矛盾的转换是要进行斗争的,是要有一个过程的。这种思想转变,不是由坏向好的转变,而是由一种思想情怀向另一种思想情怀的转换,这转变、转换前后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价值追求,都是美好的精神境界,都是纯正的思想品德,都是移民精神的生动体现。

     

        就此论说,我给大家讲几个移民的故事:

     

        75岁的淅川县仓房镇沿江村的何兆胜老人,是“移民专业户”,一生经历了三次大搬迁。2007年南水北调开工,沿江村搬迁了,这正是何兆胜老人一家第三次踏上搬迁路。有人同情地对老人说:“你一辈子搬迁几次了,受得了吗?”拄着拐杖的老人淡淡地说:“都是为国家,没啥,习惯啦!”2012年秋,何兆胜老人在新村去世,最终没能落叶归根,遗骨埋在迁入地,与老伴的坟相隔千里,永世相望。

     

        淅川县香花镇是远近闻名的“小香港”,刘楼村是香花镇最富的村庄。村民赵福禄10年前就在丹江边开饭店,专做丹江鱼生意,搬迁前已投入600多万元,饭店营业面积2000多平方米,每年收入80多万元。现在这600多万元的投入都将“沉没”在丹江水中,他不免痛心疾首,夜不能寐。想想这些年来的富裕,全靠党的政策好,“没有党的好政策,我赵福禄还不是穷汉子一个,如今党号召我们支援南水北调,我可不能做挡水石”。想明白后,他毅然决然带头签订搬迁协议。

     

        我讲的这几位移民的故事,在16.5万移民的汪洋大海中,只是几滴水珠而已。但这几滴水珠映照出来的光芒,强烈地照耀在中原大地上,形成一道灿烂的思想光辉,这思想光辉,就是河南广大移民用自己纯朴的思想、善良的情操、深沉的爱心、浓烈的血汗凝结而成的移民精神。

     

        综合以上五个方面的阐述,可以形成这样的结论:河南移民精神是由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各级干部、广大移民为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一崇高目标,在南水北调建设工程中上下一心、团结奋斗而生成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境界,它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时代感强,将永远彪炳史册,永远照耀中原大地,永远激励中原儿女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中华圆梦而努力奋斗。概括这河南移民精神的内容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诚奉献,大爱报国!

     

    关于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点启示

     

        河南移民精神的形成和发展,造就了伟大的南水北调水利工程,造就了一股浩浩荡荡的时代新风,也造就了忠诚奉献、大爱报国的中原儿女。这不仅为新时期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累了宝贵经验,而且对我们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深刻启示。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要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每个人的心灵里筑牢精神支柱。河南移民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靠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各级干部和广大移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追求,把早日建成、建好南水北调工程作为强国富民的重大建设工程、重大民生工程、重大政治工程来看待,以此来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协调步伐、汇合力量,最终不仅建成、建好了这一新世纪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复兴中国梦而实施的宏大水利工程,而且形成、弘扬了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诚奉献、大爱报国”为主要内容的河南移民精神。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三位一体,共同发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组合而成,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形成的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全体公民都要努力遵循的理想信念、思想意识、精神面貌、价值追求、道德风尚的思想精神的共同体。而这个思想精神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实现。河南移民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正是靠的共同发力。具体地说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各级地方党委政府服从中央、顾全大局,社会各界八方支援、爱心涌动,各级干部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广大移民深明大义、舍家为国。正是这样共同发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主义思想精神的洪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是人民,实践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实践目的是推进社会的发展进步,让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河南移民精神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一切服务移民,一切为了移民,一切围绕移民”。这三个“一切”突显了以人为本、服务人民的宗旨,极大地凝聚了人心,极大地统一了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工程的建设和移民工作,使移民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浓厚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联系实际,找好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靠面对面的讲道理,更不能靠空对空的贴标语,要实打实,有抓手,接地气。因此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找准找好载体。没有南水北调工程,就没有河南移民精神;没有河南移民精神,也没有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河南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广大干部群众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河南移民精神的重要载体。联系了这个实际,找准找好了这个载体,不仅有了抓手,也接了地气,很快河南移民精神在建设工地中、在移民村镇里、在中原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

     

        河南移民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这四点启示,对于全国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摘编自“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26场活动的现场演讲实录,光明网记者蒋正翔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