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开幕。在为期9天的时间里,34个代表团的6000余名运动员将参与17个竞赛项目、178个表演项目。
少数民族运动会与其他运动会有哪些不同之处?历史渊源如何?在本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记者带你一起了解有关情况,感受民族体育背后的多元文化传承。
17个竞赛项目,激烈程度不输奥运会
本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共有17个竞赛项目,包括花炮、珍珠球、龙舟、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健身操等。这些项目中,有不少项目或多或少与奥运项目有几分神似。
摔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奥运传统项目。在我国,民族式摔跤历史悠久、特色浓郁,自1953年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摔跤就成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民族式摔跤比赛中,身着民族特色摔跤服的运动员对抗激烈,现场观众呐喊助威,竞技氛围浓厚。
“马术”也叫“骑术”,在中国古代又称为“御”,六艺之一。赛马是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流传至今。如今的草原,每逢喜庆节日,牧民也会通过举行赛马比赛来庆祝。不仅是在内蒙古,马术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也极为盛行,是我国众多民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
独竹漂发源于贵州赤水河流域,原是当地老百姓的渡河方式。在上届民族运动会成为竞赛项目后,独竹漂的名气更大了,知名度的提升无疑极大地推动了这一项目的发展。这项运动与奥运会的皮划艇有异曲同工之妙,两项运动都有极高的竞技和观赏价值。
此外,龙舟、秋千、武术等项目,千百年来深受各民族群众的喜爱。这些运动项目,不管最初源自哪一个民族,通过民族运动会的传播和推广,如今都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民族交流的纽带,传递着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
178个表演项目,热闹背后是文化传承
佤族的“甩发舞”,哈萨克族的“姑娘追”……和其他运动会不一样,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远远多于竞赛项目。在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除了17个竞赛项目外,还有178个表演项目。这些表演项目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运动会这个大舞台上竞技表演,成为每届运动会期间现场观众喜爱的内容。
惊险又精彩的“达瓦孜”(高空走绳)从1953年起,已连续多届出现在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届届都是最受人们喜欢的项目之一。在上届民族运动会期间,“高空王子”阿迪力的表演扣人心弦,惊险动作赢得一阵又一阵掌声。
“赶牛”是宁夏西海固地区放牛娃发明的,是流传于宁夏泾源县回族群众中的一种“草根曲棍球”运动。“没有少数民族运动会这个平台,‘赶牛’注定是失传的结局。”宁夏“赶牛”项目教练李光辉说,生活方式改变了,继承这项体育运动的人越来越少。
正是因为举办少数民族运动会,这些项目才得以被发掘传承。宁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已从四五个增加到2010年的23个,很多项目自登上全国民族运动会的广阔舞台后,迎来了新的春天。
“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而通过举办民族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挂牌等方式,可以让很多项目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使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获得新的生机。”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武翠英说。
4年一届,民族多元文化最大展示窗口
4年一届的少数民族运动会,无疑是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最大平台,堪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打开民族体育的花名册,如同打开一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百科全书。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被誉为民族文化“活化石”的传统体育得以发扬光大。1953年民族运动会刚起步时,参赛运动员仅有来自13个民族的395人,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分别只有5个和3个。而上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即2011年举办的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参赛运动员有55个民族的6773人,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分别达到16个和188个。
历经60多年的发展,民族运动会已成为展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窗口,各民族运动员精湛绝伦的比赛和表演、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迷人的民族风情,令观众为之倾倒,每一届都留下了不少精彩华章。
历经60多年的发展,民族运动会用传统体育交流的形式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欢歌。民族运动会已相继在5个自治区和北京、云南、广东、贵州等地举办。“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主题深入人心。各民族运动健儿们在场上切磋技艺,在场下畅叙友情,增加了解,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留下了一段又一段佳话。
(本报鄂尔多斯8月6日电 本报记者 殷泓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