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6日 星期四

    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

    作者:王子墨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6日 02版)

        近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要求,要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用3到5年时间,建立比较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主要针对的是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错误思想在青少年中的蔓延。

        不可否认,当前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是缺失的。劳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文课来完成的,除了咿呀几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不少学生对劳动是陌生的,对劳动精神是冷漠的。全国政协委员王庭大曾针对北京1000多名中小学生就“长大最喜欢从事的职业”做过问卷调查,结果排名第一的是企业家,其次是歌星影星,农民、工人排名最后。

        虽然当前社会对多样化的人生选择是宽容的,但“劳动”在中小学生价值体系上的淡化,还是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和警觉。加大劳动教育在课堂上的比重,确实很有必要。

        劳动教育要冲破的第一个桎梏,是当前应试教育的大格局。劳动教育过去并非没有,只是在唯分数论的环境里被挤占到了边缘直至教育体系之外。劳动教育的回归,还需要全局调整的配合,为它腾出相应的空间和时间。劳动教育首先得让学生们切实感到,劳动可以促进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且有益于身心发展,进而感受到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

        但劳动教育又不能止于课堂。要真正体现劳动的意义,还须到课堂之外的广阔社会之中去历练、感受。毕竟,劳动教育不仅是传授几项动手能力,更重要的还是价值观的导入。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是“劳动最光荣”,但现实中却发现劳动者不受尊重的例子层出不穷,那么又如何让学生发自肺腑地信服?这样树立起来的价值观又怎么会坚固?

        劳动是一堂大课,它的教室是全社会。如果我们的社会对劳动者足够尊重,分配机制足够合理,保障足够充分,不让一些劳动者呈现出“弱势群体”的观感,那么又何愁中小学生不以劳动者为榜样?又何愁劳动教育不入脑、不入心?

        劳动教育这门课,要学好的不仅是中小学生,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