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4日 星期二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听抗战遗迹的诉说

    热血铸成的铜墙铁壁

    ——从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到白乙化烈士纪念碑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姜永德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4日 05版)
    平北抗日英雄纪念碑 资料图片
    学生们在参观白乙化纪念馆。资料图片

        延庆和密云两县一西一东,共同构筑了首都北京的北大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今,在延庆县著名旅游景区龙庆峡入口处,坐落着一座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而在密云县,至今还矗立着一座白乙化烈士纪念碑。这一馆一碑,相距150公里车程,曾经共同谱写了一曲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乐章。这个故事,还得从82年前说起,串起这段故事的人,是著名抗日烈士白乙化。

     

    可歌可泣的平北抗战史

     

        平北抗日战争烈士纪念馆由烈士陵园、纪念碑、纪念馆三部分组成,其中纪念馆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在这里,397件文物藏品生动展示了1933年3月至1945年9月,平北军民反抗日军侵略的活生生的历史。

     

        平北抗日烈士纪念碑建于1989年10月,纪念碑上那突出碑身的步枪、刺刀,作为碑心石附在大面积粗犷的天然花岗石上,从偏心的大平台拔地而起,寓意平北军民和抗日战争烈士们,曾以刺刀和热血铸成铜墙铁壁,保卫了平北,保卫了边区。断了尖的刺刀和埋入地下的枪柄,象征着战斗的激烈和战争的残酷,也表现出抗日军民威武不屈,奋勇拼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和英雄气概。

     

        纪念馆分为序厅、影视厅、展厅三大部分。展厅里陈列的文物都是1933年至1945年平北军民使用的武器、生活用品以及书籍、照片等物品。这些锈迹斑驳的刺刀、枪支、地雷、手榴弹,展示出当年抗日军民战斗与生活的情景。

     

    熠熠生辉的英雄纪念碑

     

        白乙化烈士纪念碑原碑位于密云县城西北25公里降蓬山下,白乙化烈士牺牲地。1944年5月,由丰滦密联合县政府县长倪蔚庭、中共丰滦密联合县委书记兼五区队政委胡毅、冀东第五地区队区队长师军所立。碑质为花岗岩石,圆首方趺,正面中间刻有“民族英雄”四个大字,背面刻着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十团政委吴涛撰写的白乙化同志传略。为防止日伪军破坏,当地人民曾将其埋入地下,新中国成立后作为革命文物珍藏于县文物管理所。

     

        1985年10月,密云县人民政府于密云县河北村南山顶,重建白乙化纪念碑及雕像。白乙化纪念碑的碑地方圆2000多平方米,入口处建牌楼1座,牌楼正面刻“白乙化烈士千古”,为原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手书;背面刻“民族精英”,为原中共平北地委书记段苏权所写。穿过牌楼,一条石板甬道直通山顶,山顶正中矗立着白乙化烈士纪念碑,坐北朝南。正中置一尊2米高的烈士戎装半身石雕像。背后并排竖立着4块大理石碑。中间两块镌刻着萧克手书“血沃幽燕,名垂千古”的碑文,左面一块碑刻着白乙化生前战友十团第二任团长王亢撰写的白乙化传略,右边一块刻着密云县人民政府重建白乙化纪念碑记。2006年,中共密云县委、县人民政府在白乙化烈士纪念碑的北侧入口处,建起了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和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史展馆。

     

    永垂不朽的烈士白乙化

     

        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将生命和热血捐献给这块土地的英雄——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八路军优秀指挥员、十团团长白乙化。

     

        白乙化,1911年生,辽宁辽阳人。1928年他考入沈阳东北军教导队,后升入东北讲武堂步兵本科。他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党派到了辽热地区组织抗日义勇军,进行武装斗争。1933年派到平北领导大学生运动,1935年到绥西垦区工作,任特委书记,1937年秋组织抗日先锋队,任司令员,有力地配合了我主力兵团作战,1938年后相继担任晋察冀第十团团长、晋察冀抗日联军副司令员以及十二分区副司令等职。

     

        1941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九),伪满滦平县警务科长关直雄(日本人)指挥道田讨伐队170余人沿白河川向我进犯,敌人刚到张家坟,我丰滦密游击大队即与之战斗。白乙化当即命令游击大队且战且退,诱敌至鹿皮关。随即,命令驻马营的三营抢占鹿皮关以北的白河西岸山梁截敌后路,命令驻赶河厂的一营赶赴白河东岸山梁布阵准备全歼进犯之敌。可是,敌人进至五道岭后,没有再沿着河川走,而是攀上马营西北的降蓬山山脊向南面直插过来,与我一营相遇,激战随即在降蓬山西山坡上展开。

     

        战斗刚打响,白乙化就赶到前沿,手执令旗站在降蓬山顶一块大青石上指挥。警卫员怕发生意外,硬把他拉下大青石。敌人很快被我一营击溃,部分残敌退到长城楼子里负隅顽抗,我军的进攻受阻。白乙化见状又跃上大青石,挥动令旗,高声命令一营营长:“王亢,冲锋!”就在这时,长城楼子里的敌人一枪击中了他的头部。白乙化魁梧的身躯无声地倒下了。

     

        马营战斗我军虽消灭117名敌人取得重大胜利,但白乙化的不幸牺牲也使我军遭受不可弥补的损失。噩耗传开,丰滦密游击大队教导员刘力生挥泪赋诗一首,这首《哭白团长》至今仍完整保留——

     

    “名将星沉冀北踪,降蓬山下夕阳红。

     

    兵挥白马身先死,旗指黄龙志未终。

     

    血泪家乡十年隔,风云事业一生匆。

     

    长河若解英雄恨,滚滚奔涛怒向东!”

     

        (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姜永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