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其境内的德化瓷早在宋元时期就作为重要输出商品,大量外销欧洲、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德化瓷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产品代表,更是中华文明的传播使者,通过瓷器的温润中和,把中国文化带往沿线各地。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也见证了中国在世界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中的特殊地位。
日前,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艺术中国和福建省万旗艺术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中外艺术家泉州对话”成果展——“回归与启航:中外艺术家当代陶瓷对话展”在福建省万旗艺术中心开幕。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日本8个国家的知名艺术家、国际策展人、学者和批评家汇聚德化,以陶瓷这个中国艺术和文化史上的独特创造为载体,深入展开全球语境下的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与探讨。
展览共汇聚了中外28位艺术家的作品。谈到此次活动为何选择在德化进行集体创作,艺术中国主任勾霞说:“德化是中国的瓷都之一。当今的艺术形式多样,这么多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经验的艺术家在一起创作,作品的多种可能性是我们期待的,加上窑变的不可控和偶然性更是陶艺的魅力所在。”创作中,万旗艺术中心的手拉坯师傅帮德国艺术家Alke修整坯体,师傅的娴熟技艺让Alke赞不绝口。艺术家唐承华在户外空旷的地面上摆上石块,陶坯立于其上,周围架满长条状的柴火,形成原始的烧窑空间。他在点火之前,将每个人的酒杯斟上酒,敬天、敬地、敬火。唐承华说这件名为《天堂》的作品,意在表现烧制的过程。而荷兰艺术家Nicole Donkers是一位影像艺术家,此次创作她将日常用的物品如拖鞋、水舀、衣架、漱口杯放置在陶瓷上,呈现出一种当代的观点。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北京大学视觉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说,回归德化窑的故里,中外艺术家们在同一时间以同一种媒介进行创作,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对同一种材料的不同理解。这也为传统的媒介渗透进一种全球化的视野,为陶瓷的当代性探索提供无限可能。该项目策划者之一的德国海德堡大学艺术哲学博士杨起认为,当代陶瓷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当代,将陶瓷与人的生活相关联,将陶瓷的造型、色彩、器形等考虑进当代人的生活细节和审美品位当中。同期,“回归与启航——首届国际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暨论坛”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古老的陶瓷如何表现当代情感、如何促使陶瓷由一种传统媒介向当代媒介转化”等问题展开研讨。
回归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发展,蓄力启航。“中外艺术家泉州对话”的目的旨在通过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来解读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文明。通过艺术创作与学术对话,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凝聚中外艺术家的力量,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贡献智慧心血。
(田 呢 马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