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30日 星期四

    学生宿舍假期当“青旅” 前路如何?

    作者: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30日 06版)

        假期,随着多数学生的离开,大学校园迎来了难得的宁静。然而,日前一则关于大学向社会开放学生公寓的报道,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校园的关注。

     

        今年暑假期间,位于旅游大省云南的大理大学将向社会开放学生公寓做“青年旅舍”。作为首次尝试,他们将拿出两栋学生公寓的近600个房间、3000余床位对游客开放。

     

        据悉,大理大学学生工作处已联系了国内知名旅行网站,未来将实现网络预订模式。学校根据可能产生的管理、服务成本,每间宿舍收取60~100元,平均每人每晚只需15~25元。

     

        假期,“闲下来”的大学校园资源该不该向社会开放?面对新的尝试,大学该处理好哪些问题?

     

        假期大学校园资源闲置的确较多

     

        这个假期,北京某高校学生李效磊没有回家,而是在北京找了一份实习工作,在他看来,大学并没有限制社会人员的进出,只不过很少能做到开放学生宿舍的程度。“据我了解,学校并没有把宿舍借出,因为部分学生放假不回家。并且,我觉得一旦开放了学生宿舍,我们放在宿舍的东西如何保管,宿舍的安全如何保障,都是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童文胜坦言,即便是假期,不少重点院校的师生仍在加班忙科研。“但是,总体来说,这种情况并不普遍,师生基本还是正常休假,大学校园资源闲置的的确较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存在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大学实际上需要更多的办学经费,但是对于放假后学校人去楼空、教室和宿舍大多闲置的现象似乎并不在意。而一旦有人提出开发、利用学校假期闲置资源的提议,就会招致不少反对:一是担心开放这些闲置资源,会增加校园不安全因素,给部分留校师生带来不便;二是觉得大学把假期里空下来的宿舍和教室用于出租、赚钱,与“象牙塔”的形象不符。

     

        即便已从南开大学毕业多年,但周恩波每周都会专门开车去学校打篮球,“工作以后,很难找到一个能打球的地方,回学校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在周恩波看来,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大学有责任、也有义务为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

     

        开放校园资源,应因地制宜

     

        童文胜曾经在旅游旺季时去过云南,让他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如画的景色,还有游客如织时当地尴尬的接待能力,在他看来,大理大学的举措正是对这种情况的调整和补充。“正常情况下,在高校寒暑假期间,大理大学闲置的资源可能较多,倘若这些闲置资源本应能够为社会提供一些应急应用,但由于观念、制度等掣肘而没能发挥作用,那么无论从学校角度还是从地方层面,无论是从经济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熊丙奇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本着开源节流的考虑,对假期闲置的教室、宿舍进行合理使用,既可服务社会,也可为学校挣得一笔办学的费用,何乐而不为呢?像大理大学古城校区,距离大理古城仅10分钟车程,如果把宿舍资源利用起来,不仅能缓解大理的旅游接待压力,扩大学校的影响,还能赚取一笔不菲的办学经费。”

     

        “对于假期校园资源的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应因地制宜。”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中心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马陆亭强调,地方高校应尽可能开放校园资源,与地方政府合作,让当地市民享受便利。“但著名学府,如清华、北大、武大等,则属于特殊情况,应另当别论。”

     

        童文胜认为,著名高校大多有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而在这些实验室做研究的师生,寒暑假很短,甚至没有,基本不存在普通意义上的“校园资源对外开放”。“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高校的资源,已被另外一种形式所取代,即与社会合作开展横向、纵向课题研究,解决重大社会或自然科学问题。”

     

    问题仍需制度解

     

        在童文胜看来,要做到因地制宜开放校园资源,仍旧长路漫漫。“由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是相对独立且封闭的社会组织,校内学习、生活设施齐全,所以一般来说,从领导到普通师生,都不太愿意将社会资源渗进学校高墙之内,更别说是挤占高校内部资源。同时我国高校又基本是公办为主,办学资金基本为国家拨款,因而学校大多没有成本概念,倒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

     

        “如果要将当下的校园资源对外开放,无疑要增加从领导到普通教职工的学校管理成本,因此,需要建立新的规章制度,从管理层面把这项工作组织好、协调好。”童文胜表示,这类工作一旦启动,还会引来工商、税务等一系列政府、社会管理组织的关注,毕竟校园公共资源也是国家资源,不可能让学校师生员工独自获得收益。

     

        熊丙奇也认为:“学校开放之后如何管理,以及这笔收入用于何处,才是关键。如果开放之后,学校治安、环境恶化,开放必然难以长久。同样,如果开放资源获得的收入不公开、透明,那么,师生会觉得开放没有价值,进而反对开放。因此,学校在开放之前,就应针对如何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秩序、安置放假留校学生、宿舍住宿定价、收入怎样开支等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并向全校公开方案,由教师和学生选出代表监督方案执行。而且,在实际开放宿舍资源后所获得的收入,除支付日常管理、维护成本外,应全部用于学生身上,比如设立奖助学金、整体降低学校住宿费等。”

     

        熊丙奇指出,对于学校闲置资源的对外开放、利用,社会要有包容的心态。“对于大学用资源去挣钱,也不要动辄指责大学商业化。只要大学是合法利用资源,为学校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就值得肯定。”熊丙奇强调,一所大学,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只有拓宽办学经费来源渠道,才能获得更大的财政独立性,让学校拥有更大自主办学空间,“这也是大学更好办学的内在要求”。  (本报记者 晋浩天)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