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8日 星期二

    方志编修

    新修方志在学术上的两大突破

    ——读《萧山市志》

    作者:王熹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8日 10版)

        方志是著述地域综合历史与保存文献典籍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渊源悠久,自成体系,是支撑和延续中国史志大国的基础文化工程。当代方志经过30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由首轮而二轮,发展势头良好,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普及之广、专业人员之众、社会影响之深,堪称无与伦比、前所未闻。在当代方志成果集群之中,作为全国方志首批续修试点的《萧山市志》,洋洋千余万字,方志理论与方法创新,因其著述集思想性、科学性与资料性统一等特点而夺目。

     

        《萧山市志》的撰述理论与叙事方法,深化了“三新”在改革开放内容记述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以“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胡乔木:《对地方志工作的指示、批示》),打破门户之见,不墨守成规,积极与相关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合作,综合其他学科优势,以深化内容记述,这是《萧山市志》在学术上的第一个创新和突破。与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合作完成的《社会课题调查》(第5册)专集,就市志攸关民众吃、穿、住、行、教育以及“以事系人”“以人系事”等缺乏鲜活资料的实际状况,展开系统调查和口述访谈,并从调查样本和口述资料中整理出相关内容,以弥补市志所缺的最新资料,充实了官方文献所缺的社会舆情资料,较为圆满地解决了社会内容资料短缺的问题。通过增加这些内容的记述,市志内容当中有关各种机构部门的“官谱”色彩有所淡化,以“衙门”机构之“文牍档册”汇编成志的成分有所弱化,而增强了具体内容,记述有骨有肉、经络分明,纵横交织,赋予市志贴近大众、亲近社会的综合著述形象,更具有社会文献价值的功能。

     

        《萧山市志》坚持“无根之语不得入文”的原则,将注释列为志书的体裁之一,这是《萧山市志》的又一个创新和突破。该志以注释为体裁,在衔接1987年版《萧山县志》、记载《萧山市志》下限外内容、衔接志稿相关历史背景和珍贵资料、注明资料出处等方面被广泛使用,起到了与正文主题呼应和延伸的作用。而其叙事方法灵活多样,主要采用了边注的叙事形式,除通常的注年代、注地名、注人物、注称谓、注互见、注文号外,更有特色的是注限外内容、注诸说争议、注正误存佚、注资料出处、注背景缘由、注观点凭据等。全书页边注有2000多条,一些注释内容甚至超过正文分量,其形式和内容兼具解释性、说明性、追记性、评议性、延伸性等功能,并且克服了方志“一般不注明出处”的志弊,秉承“多闻阙疑、无徵不信”的著述原则,既增强了市志的规范性、学术性和科学性,又从叙事方法上打破了“千志一面”的呆板形式,赋予“述而不论”新的内涵。

     

        《萧山市志》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方志立身延续的法宝是:其一,方志能否提供有价值的综合资料,关键在于所依据的文献资料是否系统全面、记述是否有深度和力度、反映历史与现状是否客观真实。其二,拒绝平庸、浅薄和“一时之言”,而需要有深度、有个性、有历史视野、自成理论体系的、具有丰富内涵和过程感的文献资料著述,方志是集思广益、体现众人智慧,对一个行政区域历史与现状全描式的集体回忆的总结和提炼,呈现是社会民众共同参与和创造、地域和时代发展特点鲜明的真情实景,这样的方志是社会变迁的过程的客观系统反映,是昨天历史的再现,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永远不会过时。其三,方志有没有价值、好坏与否,能否“效见于数十百年之后”,能否经世致用,要由历史和时间来检验,要由来者说了算。当代方志经过30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萧山市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和范式,它呈现了一部严谨的“科学资料集”的新志形象,为体现新方志的价值以及方志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

     

        (作者单位为澳门理工学院中西文化研究所)

     

        《萧山市志》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