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7日 星期一

    人物风采

    董配永:用爱播种 善行成荫

    作者:本报记者 王斯敏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7日 11版)

        一身粗布衣衫,一把阔大蒲扇,一捻飘飘长须和一脸明朗笑容——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环发委副主任董配永给人的第一印象,颇有些仙风道骨。

     

        盛夏时节,他喜欢钻进北京房山区大山深处那片属于自己的农场,亲手侍弄一垄垄有机蔬菜,并将收获分送亲友员工。

     

        董配永,华夏董氏兄弟集团执行董事长。几十年商海浮沉未曾洗去他身上农民之子的本真,却给了他财富之外更可宝贵的东西。

     

        那是一颗装满爱和感恩的心灵——他爱大美自然,因为它滋养了自己和亲人;他爱乡里乡亲,因为脑海中尽是他们的淳朴厚德;他爱国家,爱亿万同胞,因为“祖国给我的是汪洋大海,我再怎样付出也只是沧海一粟”。

     

        爱转化为行动,便是善行成荫。从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从四获“中华慈善奖”到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一系列荣誉记录着他的付出,透露出深婉心曲。

     

        倾情环保:“全世界的印钞机都开动起来,谁能印出一滴淡水、一粒粮食?”

     

        在董氏兄弟集团北京总部,一个“公厕改造”的故事在员工间口口相传。

     

        按照原本格局,公司总部几层楼的数十间办公室带有独立卫生间,耗费大量生活用水。2009年,董配永斥资将其拆除改造,在一个楼层建起了公用洗澡间、卫生间。为循环利用水资源,他还找人重新设计了下水管线,将用过的洗澡水引来冲刷厕所。公厕改造后,每年节约淡水20000多吨。

     

        类似细节,在集团内比比皆是——为减少化学洗涤品用量、防止水源污染,集团自制环保肥皂、牙粉发给职工使用;每到冬季,所有公司合署办公,节约大量燃煤;矿山是集团主业之一,董配永先后投资5亿多元进行节能减排改造,将所有煤矸石、煤层气全部回收,把历来被浪费的疏干水循环使用……

     

        “环境毁了,就再也没了。全世界的印钞机都开动起来,谁能印出一滴淡水、一粒粮食?”他深知环境可贵。

     

        “每次跟他出去散步、晨跑,他总是走着走着就不见了。仔细一看,在捡路旁乱丢的垃圾。”集团员工刘万钧说。

     

        2010年9月,董配永出资在黑龙江省绥棱县启动了“治理白色垃圾,保护美好家园”环保项目。全县聘用643人,形成了乡有执法中队、村有环保员、屯有保洁员的“三级环保网络”,11个乡镇都配备了垃圾自卸车、机动三轮车等环保专用车辆。几年下来,绥棱城乡一改过去白色污染漫天席地的面貌,变得清新整洁。

     

        扶困济难:“如果骨子里不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充其量只是低级的脊椎动物。”

     

        董配永的节俭,亲友皆知。然而,做起公益,他从不“手软”。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董配永立即召集公司开会成立赈灾小组,并决定首批拿出800万元现金和2000万元物资,派赈灾分队火速送往灾区。最终,他先后五次捐赠款物,累计达人民币4600多万元。

     

        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西南五省旱区、贫困地区山村小学……十多年来,他的各类捐赠数额仅有据可查的便超过6.5亿元。在2013年中国福布斯慈善排行榜上,他名列第44位,超越了很多资产数倍于己的著名商人。

     

        在其父母的出生地——河北滦县小河湾村、古冶区刘庄村,董配永从2011年9月起出资2亿元,以父母之名设立“天华敬老基金”和“淑珍敬老基金”,分别给两村60周岁以上老人按月发放敬老金。

     

        “要记得感恩。如果骨子里不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充其量只是低级的脊椎动物。”董配永这样教育儿女。滋养他感恩之心的,是父母忍饥挨饿从粮袋底子舀出米来接济别人的善心,是亲历唐山大地震后对生命与奉献的刻骨感悟——那一年,13岁的他在天摇地动中痛失五位亲人,是解放军、各路救援队伍的无私驰援帮助他坚强面对,是困境中守望相助的乡亲给了他温暖。

     

        参政议政:“做人的最大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2015年全国“两会”后,致公党有10项提案被全国政协列为重点办理提案。这其中,就有董配永独立提交的《关于担当历史责任,综合施策加强黑土地保护的提案》。

     

        每年全国“两会”,董配永总是精心准备多份提案。生态环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件件事关百姓生计,桩桩出自亲身调研。

     

        他无比珍惜参政议政的宝贵机会。在他看来,扶危济困只是一个企业家应尽的基本义务,要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造福百姓,就应深入思考一些关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的大事。于是,他常到企业、农村走访,向同行咨询请教,为头脑中原本模糊的问题寻找答案,再凝重地写进提案和建议。

     

        喜好读书的他,深深记得孙中山那条著名的遗教:“做人的最大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心中有爱,肩上有责,脚下有行动。他时刻提醒自己:在民族复兴的坐标上寻求人生价值,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的人。 (本报记者 王斯敏)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