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6日 星期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周笑梅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6日 07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国家文化建设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理念与实践运行必然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与深层驱动,其实践进程也必然深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化、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标准化、均等化为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策精髓。对平等与公正的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至今,其相关政策的演进与完善,始终全面地贯穿了以公平正义为内在要求的标准化、均等化原则,充分彰显了国家在新时期更深层的公平、正义执政理念。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是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围绕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确立与设定国家相应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基本条件和水平,以及各级政府的相应保障责任及其底线,从而以国家统一规范的要求,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与公平;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则以标准化为根基,同时将对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文化权利均等的考量全面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政策框架,特别是高度关照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帮扶和援助,高度关照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跨越式发展,高度关照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通过对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的普遍关照,通过国家对文化资源的整合与调配,使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根本秩序,并且以人民群众可见可感的形式使社会主义理想所追寻的价值目标在文化层面落到实处。

        以社会性、参与性为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治理导向。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精神,在总体上内含了一系列现代国家的治理理念,规定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根本原则,以及现代国家治理格局的基本框架,即国家、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治理模式的建构原则和运行目标。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指向的,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化多元主体参与所承载的国家文化治理理念与治理模式转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也是深入推进文化行政体制和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其核心原则在于进一步推动政企、政事、政社分开,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核心目标在于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多层面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机制及共同治理模式。当前,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在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创造与生产经营、文化活动组织与参与、公益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投资与捐助、公共文化服务评价与监督、公共文化需求反馈与政策建议等方面不同程度展开。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相关的制度与法治建设被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体系与法律体系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治理中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在探索中逐渐清晰和趋于成熟,公正、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摄下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运行机制逐步发展、进步,现代价值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文化领域的法治建设、有序民主参与等得到有效推进。

        以公益性、公共性为标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价值内核。公共文化服务是以政府为主的非营利机构提供的具有效用的整体性、非垄断性、非排他性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及服务一般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广播电视、出版发行、网络数字文化、大众文化活动等形式。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在于以公益方式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其公共性体现为个人文化与公共文化的适度融合,个人文化消费需求在公共文化秩序下,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得到合理满足。而公共文化秩序的实质在于公共价值观的培育与发展,在这种核心价值的引领下,政府以公共决策、公共财政等公共行政方式实现对公共文化利益的公共服务。因此,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在内容形式、供给方式、治理方式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必然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创造与生产,这些产品的生成与繁荣必定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供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决定着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与整体水平。同时,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又以其公共性、公益性与其服务方式的艺术化、生活化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国家核心价值观由上而下的传播与渗透,并在国家与社会的多元互动中,强化了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更有效地增强了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使其切实成为社会各阶层融合与社会和谐的深层精神力量和精神纽带,同时也丰富和繁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与社会的动态发展中得以不断进步和升华。

        (作者周笑梅 单位:吉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