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6日 星期日

    偶然推一把的背后积淀了多少必然?

    追忆江苏淮安英雄交警李春潮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6日 01版)
    淮安群众自发为李春潮送行。淮安市公安局供图

        李春潮走了,这个从未想在世上留名的人,已被人们铭记。

     

        7月1日,江苏淮安交警支队警员李春潮执行公务时,面对迎面冲撞而来的车辆,一把将同事推开,自己却被撞倒在地,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6岁。

     

        淮安社会各界3000群众自发前来吊唁,通往殡仪馆的路上,花圈如海。

     

        他舍弃求生的本能,把活下来的机会留给别人。这偶然推一把的背后,又积淀了多少必然?走近李春潮的同事、妻子、父母,我们才真正了解这位英雄交警背后的故事。

     

    一次偶然壮举和13年默默付出

     

        080997,这是李春潮的警号,警牌上这6个数字,熠熠闪光。

     

        “人在的时候,你觉得他就是个认真的平凡人;人走了,你回想起来,他并不平凡。”同事王夕伍说。

     

        回想起那场惊心动魄的车祸,被李春潮救下的同事胡乐哽咽难语:“面包车原本先撞向的是我,潮哥救了我!”

     

        7月1日上午,京沪高速淮安段因施工中断交通,交警分两路到公路两侧设交通标志。李春潮和辅警胡乐在西侧应急车道作业时,突然,一辆大货车追尾前方的面包车,面包车失控冲向应急车道。

     

        “快跑!”随着一声呐喊,胡乐被推到一旁。等他回过神儿,发现李春潮被撞倒在血泊中。

     

        “这已不是春潮第一次救人,没想到竟是最后一次……”同事李强不会忘记,2011年8月,一辆载满汽油的槽罐车因交通事故泄漏起火,赶到现场的李春潮得知车内还有两人时,当即拿起灭火器冲进熊熊大火,冒着危险将两人救出。

     

        淮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尹志刚说,平日里李春潮总冲在执法办案第一线,巡查时留心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办案时对细微的线索更是深挖到底。

     

        记者得到这样一组数据:从警13年,李春潮办理各类治安刑事案件1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查处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万余起。

     

    一张未照的“全家福”和落空的承诺

     

        “爸爸!爸爸!”灵堂里,李春潮的儿子对着遗像大喊,天真的笑容里,透露出见到爸爸的喜悦。

     

        这个仅13个月大的孩子,却再也等不到爸爸的回应。

     

        “如果出事那天,我逼他请假去挂水,或许一切就不会发生……”妻子李敏紧紧抱住试图去抚摸遗像的孩子,双眼红肿,声音沙哑:“一个月前,李春潮患中耳炎,医生交代需要挂三天水,可他只挂了两天,第三天坚持去值班巡逻。”

     

        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直到现在,我们一家三口连张全家福都没有。”李敏抹着眼泪说,“孩子满周岁时原本计划去拍一张,照相馆我都预订好了,可春潮总说工作忙再等等……”说到这,李敏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趴在桌上号啕大哭。

     

        “他一直觉得亏欠家人太多,但我从来没有后悔嫁给他。”李春潮来自湖北农村,家境清贫,大专毕业后就走上工作岗位。李敏家境富裕,拥有博士学位,是令人羡慕的大学教师。两人经介绍相识相知,并在2011年走进婚姻的殿堂。旁人看来,这并不是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但婚后夫妻俩感情很好。

     

        李敏理解丈夫的忙碌:“春潮说过,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总得有人付出,社会才更加安定。就算给他重新选择,他还是会舍身救人。”

     

        不到一小时的采访,数次被沉默打断。李敏告诉记者,她现在想做的就是把丈夫的故事记录下来,等孩子长大后,教育他学习爸爸的担当和大爱。“能与他并肩共沐风雨,我很知足。”

     

    不变的信念和无穷无尽的牵挂

     

        13年、6次、65天,这是刻在李春潮父母心头的数字。

     

        “春潮13年共回老家6次,加起来只有65天,每次待不上几天就又匆匆离开。最后一次是今年清明节。”一直以来,李春潮的母亲张巧玲默默数着儿子回来的次数、天数。

     

        如今这个数字不会再增加一分一秒。

     

        梅雨时节,悲伤充斥着整座城市,在去往殡仪馆的路上,从湖北老家赶来江苏淮安的老两口没有想到,竟有3000余名群众前来为儿子送行。他们第一次听说这么多英雄故事,而主角是自己的儿子。

     

        “做警察做到这个份儿上,也算是实现了他的理想。”李春潮的父亲李仁义强忍着悲痛。

     

        李春潮小的时候就告诉父亲:“我要做光荣的人民警察。”22岁那年,李春潮如愿考入淮安市公安局,当上了人民警察。老两口为孩子整好行囊,将他送出家门。

     

        这一走,就是13年。

     

        虽然工作很忙,但李春潮总是隔三岔五给老家打电话,询问父母身体状况。每到父母生日,他会算好日子,把买好的礼物寄回家。

     

        “生于平凡,死于悲壮。”这是人们对李春潮最恰当的评价。

     

        (本报记者 郑晋鸣)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