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6日 星期日

    以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访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爱胜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6日 04版)

        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无锡职技院先后获得两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所职业院校缘何迸发出如此强劲的改革动力?三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背后又有哪些故事?为此,记者专访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爱胜。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核心

     

        记者:获得三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这在全国职业院校中并不多见。请您先介绍一下这些奖项的大概情况。

     

        朱爱胜:2009年,国家把高职纳入国家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也就是在这一年,我校领衔的《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了一等奖。在2014年的评选中,我校的《高职实训基地关键资源池(KR-POOL)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了一等奖,《两级跨界互动模式的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获得了二等奖。其中,资源库建设项目,不仅建立了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标准,更有力指导了后续其他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这三个奖项,分别围绕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改革创新,目的就是以课程体系建设推动专业发展,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记者:学校的课程改革,是如何具体操作的?

     

        朱爱胜:2006年,学校率先开展了以有酬顶岗实习为重点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工期定学期”,采用“分散式、双进程”模式来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给企业生产带来的问题,保证企业顶岗实习岗位常年有学生在岗,使校企合作变得可持续。

     

        学校借鉴德国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实际岗位中提炼、归纳所需技能,再针对入门、专项和综合三个学习阶段匹配相对应的课程,保证学生在校学的都是日后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把实践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学生

     

        记者:实践教学一直是职业教学的特色,通过改革,无锡职院的实践教学呈现出哪些亮点?

     

        朱爱胜:我校的《高职实训基地关键资源池(KR-POOL)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专业集群和资源集成等方法创新,发挥项目、用户和标准三要素作用,创建了实训基地由“硬”向“软”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截至2014年底,学校已建设完成理化与科学等4个基础实验中心,管理技术、控制技术等7个专业类实训中心,JAVA项目开发和智能楼宇供配电等221个专业实训室;同时,与政企合作开发了1288个实训项目。

     

        学生想再操作一遍实践课上没完全掌握的内容,可以通过校园网预约学校的实践场所和设备。实验中遇到任何问题,还能就近请教实训室的管理老师,把实践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还给学生。

     

        记者:资源库很多学校都有,为什么说无锡职院的《两级跨界互动模式的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建立了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标准?

     

        朱爱胜:我们认识到,不是做好一个国家库就能推动整个中国高职数字化教学,国家库是把国际上好的资源推介过来,同时把国内一流的资源汇集起来。而作为学校而言,必须再配套建设一级校级库,本着学校师生使用方便来进行设计。为了激励学生使用校级库,学校在开始推行的时候,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比如学生通过网络提交作业,便可有加分。经过八年多时间,校级资源库已汇聚了国家、省、市和校四级精品课程共计162门,在校师生、往届毕业生等2.5万注册用户,点击总量突破1000万人次。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许学建 )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