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3日 星期四

    新兴经济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作者:何冬妮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3日 12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5%,与2014年几乎相同,但由于不确定因素较多,能否达成这一保守预期尚难断言。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与新挑战,新兴经济体如何进一步通过区域合作促进自身发展。前不久,由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大学、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联合主办的,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价值链”为主题的“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在莫斯科召开,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德国的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区域贸易协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的最重要动力,一是区域贸易协定降低了参与国之间的贸易投资壁垒,成为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二是区域贸易协定有效促进参与国之间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的对接;三是参加区域贸易协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进入区域价值链和深化区域产业分工最直接、高效的方式。为此大家感到,目前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WTO)多边贸易体系仍然是新兴经济体与发展中国家融入和推动全球化的最优选项。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佛罗雷斯表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在寻求建立双边多边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导致世界贸易体系和规则更趋碎片化,尤其是亚洲已经成为全球区域贸易协定最多的地区,从根本上看这并不利于经济全球化。他说:“实践证明,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和规则有利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所以最好的策略是让美国继续留在世贸组织的谈判桌上,而不是建立区域贸易协定。为此,金砖国家应当积极引导舆论,把推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稳定发展作为共同参与全球治理的重点。”

        然而,俄罗斯联邦政府分析中心高级顾问格雷戈耶夫却认为,新兴经济体不需要把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和区域贸易协定对立起来。美国出于主导世界贸易秩序和规则重构的目的,决不会放弃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贸易秩序和规则重构,推动WTO是最优选项,但签订区域贸易协定是现实选项。

        与会者探讨较多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推进区域经济融合和一体化过程。俄罗斯国际经济组织和欧洲一体化中心祖耶夫主任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关键不在于自贸区数量,而在于质量,一些新兴经济体签订的双边多边自贸协定,开放标准低、行业覆盖小,因此并不成功。他认为,“贸易便利化程序”正日益成为区域贸易协定的重要内容,不仅涉及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联通,更重要的是通关协作、口岸管理等便利化政策和程序,这对推动自由贸易进程至关重要。

        更多与会者认为,相对区域贸易协定,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以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等多方面开放合作为重要特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模式,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需求,新兴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不仅应当积极参与,而且要主动参与到规则制定中。对此,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国际治理研究主任梅洛建议,“一带一路”不应把目标定得过高,打通区域大市场非一朝一夕之事,深化在某个部门或产业上的分工合作是促进经济一体化、打造区域价值链的现实路径。他说:“金砖应当加快多领域的产业合作和竞争,在形成区域价值链的过程中不断延长和提升国内价值链,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比如深化金砖国家在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分工与合作,打造绿色价值链等。”

        一些国家的学者特别表示,对正在努力推进区域一体化的新兴经济体而言,开放合作应当向中国学习,即充分利用全球价值链。中国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开放市场、释放企业的活力,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分工链,主动承接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亚洲四小龙企业的离岸外包,在全球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不断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执行所长西迪罗普洛斯指出,中国所以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成为制造业大国,除融入全球价值链之外,国内价值链和分工链的塑造和延伸同样重要,并且随着中国内部消费潜力的释放,后者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