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2日 星期三

    就近城镇化及产业发展路径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研究室副主任 卓贤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2日 15版)
    卓 贤

        学界对中国城镇化水平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人认为中国城镇化的水平是高估的。主要理由是有很多人是“半城镇化”,没有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但从客观的城镇人口聚集的角度看,目前的城镇化数据有可能是被低估的。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非农就业比重接近70%,超出国家统计局的城镇化率数据15个百分点。对这个数据的判断关系到我们对城镇化今后可能产生的投资效应、消费效应、劳动力结构转化效应以及未来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布局的判断。

        之所以非农就业比重大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是因为城市和农村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生产形态和生活形态,即就近城镇化。相对于原来比较分散的农村生产方式,就近城镇化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效率,降低了交通、运营等成本,他们所从事的非农产业的效率是提高了的,因此就近城镇化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但有一些学者提出,我们城市的聚集度不够,城市的规模不够大,如果就近城镇化率过高,可能会阻碍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点,如果走就近城镇化这条道路,应该发展什么样的产业呢?随着交通、互联网等的兴起,新的农村发展模式就近城镇化未来可能有三个方向,一是通过“互联网+”来推动一些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当地居民的增收。二是现代物流产业。借鉴国外一些中小城市的兴起,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是就近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围绕京津的一大批中小城市是适合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还可以发展旅游休闲和健康产业。在国内发展旅游特别是乡村旅游,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垃圾处理与污水处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