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7月20日电(记者崔志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灵井许昌人遗址,在出土两颗基本完整的古人类头骨之后,日前,又首次发现两块古人类肢骨化石。肢骨中一件为左侧股骨远端后面残片,另一件为左侧股骨近端残段,股骨头的骨松质上有啃咬痕迹。
据专家介绍,此次发掘出的这两件古人类化石均属未成年个体,且可能属同一个体。肢骨化石是自2005年发掘以来的首次发现。这次发掘还出土一件顶骨化石断块,其性状和去年发现的“许昌人2号头骨”接近,属于灵井许昌人遗址第11层,地层年代经测定为距今10万年左右。
这次发掘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共同完成的。参加今年发掘的古人类研究专家吴秀杰研究员认为,和以往的发现相比,今年的发现尤为重要:一是首次出现了古人类头后骨化石,以便使我们更有条件破解古人类的进化密码。另外,从今年的出土位置看,人骨化石位于发掘区西北部的13号探方,属一小型湖泊的北部边缘位置。在遗址形成的初期,这里地势较高,她据此推测:“假如以往发现的人类化石因为其比重的不同、有短距离水力搬运的话,那么在13号探方附近可能埋藏有牙齿或其他比重较大的人类化石,因此向北扩方可能会有新的古人类化石发现。”
关于未成年个体股骨头上的啃咬痕迹,考古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李占扬认为是食肉动物所为,但也不排除人类食用股骨头营养物质的可能性。
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已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遗址性质(第11层)为古人类在泉水边屠宰动物、制作(使用)石器或其他工具的生活与工作营地。截至目前,灵井许昌人遗址已发现至少9个古人类个体,包括老年、壮年和未成年各个阶段的化石标本。近年来,古人类化石的连续发掘发现,使灵井许昌人遗址成为建国已来,我国境内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