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1日 星期二

    教改的细节·看本科

    “本科立校”就是“本科立人”

    作者:本报记者 陈鹏 通讯员 徐伟龙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1日 14版)
    CFP

        根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截至2015年5月,我国共有普通高校2553所。其中,大部分高校承担着本科教学任务,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数以百万计。然而,长久以来,我国的本科教育却遭遇挤出效应和滞后困境:教师群体“重研轻教”, 学生学业基础下滑、专业兴趣淡漠、学习动力不足,本科教育在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明显滞后。

        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本科教育?在理念上,似乎从不缺乏重视它的理由,但现实却总是与思想、与正途相背离。

        本科教育的作用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更为关键的作用在于塑造价值观念。稳固和优质的本科教育更是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基础。当这样的认识成为一种共识,我们又该如何在行动上重视本科教育,让本科教育回归它应有的位置?放眼全球,国外高校在“本科立校”中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我国高校在教学理念和形式上又已经做了哪些尝试和探索,效果如何?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应强,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卢晓东以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鲍威。

     

        “本科教育很重要,但现在顾不上”

     

        记者: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主要存在什么问题,本科教育面临什么样的处境?

     

        鲍威:总体而言,当前本科教育正在遭遇“挤出效应”困境,表现为三个层面。首先,过去十余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和资源投入呈现激增态势,但在学术竞争和市场化两股力量的夹击之下,高等院校的目标追求似乎忘却了其核心的人才培养宗旨,出现了学术科研追求取代大学教育使命的趋势。大学高度强调知识创造和生产的功能,而忽略了知识传递的重要职能。其次,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更重视入口的人才筛选和出口的人才配置功能,而忽略了中间过程的教学环节。由于生源质量所特有的符号作用,以及社会各界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大学将越来越多的人力、财力投入到招生和就业工作,缺乏对教学过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投入。其三,由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科研至上取向的引导,教师群体中存在着明显的“重研轻教”现象。根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首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项目的教师调查数据发现,在教学与科研之间,只有40%的教师表示更为重视教学,而在研究型大学,该比例只有24%。

     

        此外,相对于学生群体特质多样化、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个性化的趋势,本科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与调适严重滞后。根据北大教育学院《首都高校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项目组长达9年的学生调查数据显示,扩招后,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虽然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着学生学业基础下滑,专业兴趣淡漠、学习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但遗憾的是,现实中,学生在高校发展定位中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弱化、本科教育在管理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明显滞后。

     

        张应强:“本科教育很重要,但现在顾不上”的心态仍普遍存在。由于本科教育成果短期难以见效,在基本办学理念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情况下,针对本科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总是推行“打补丁式”方法来解决。现在,大学面向政府办学,而层出不穷的排行榜导致办学失去定力。热衷进行研究生培养,其动机主要在于提升学校办学层次,从而在大学发展竞争中获得社会声誉和吸引力。

     

        研究型大学的成败完全系于本科教育

     

        记者:“本科立校”的价值在哪?特别是在教育改革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张应强:我国现在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其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康奈尔大学前校长鲁兹曾说过,“公众是通过本科教育直接认识大学的,研究型大学的成功与否完全系于本科教育”。稳固和优质的本科教育是研究型大学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不仅在于给予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还将有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本科立校”就是“本科立人”,大学本科教育是打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阶段,不只是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更要强调培养人的文化素质、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强调“本科立校”,对于纠正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偏差,比如重科研轻教学,重研究生教育轻本科教育,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重专业技能轻全面素质教育等问题,能够提供方向性指导。

     

        记者:国外如何对待本科教育,他们的做法能给我们哪些启示?

     

        张应强:世界高等教育的通例是大学教育的主体就是本科教育,他们十分重视本科教育。国外高校在本科教育课程结构方面,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比重,以平衡知识广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拆除跨学科教育的壁垒,加强院系合作,开设大量跨学科课程或项目,培养学生多角度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和推广研究性教学,使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活动,养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制度保障,设立分管本科教育的副校长职位和本科教育委员会,大力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和质量提升。这些做法都可以借鉴到我们高校的制度和课程设计之中。

     

        卢晓东:美国公立高校一般有清晰明确的分工,部分高校只开设本科课程,不开展博士培养。在美国《加州高等教育总体规划》第三章“结构、功能和协调”中规定,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由各初级社区学院、加州州立学院系统和加州大学组成。其中,加州大学是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中唯一有权在学术领域授予博士学位的机构。加州高校的分工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也成为美国许多州学习的榜样。清晰的分工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我国教育部和各省应当通过法律明确高校分工,使得一些高校主要专注于大学本科教育,不发展研究生、特别是博士教育。

     

        本科教育必须将学生带入学术前沿

     

        记者:现阶段,我国高校如何重视本科教育,从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上需要做什么改变?

     

        张应强:本科立校是一种办学理念,对研究型大学而言,就是确定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在培养方案制定、教师教学、科研安排上体现本科优先性原则。牢固确立教师教学为天职的观念,使大学教师更多承担本科教育任务,加大教学奖励力度,转变评价导向,完善评价体系。

     

        鲍威:北大项目组相关研究显示,中国学生的每周课内外学习总时间(33小时)远高于美国学生(28小时),但是,课内投入高于课外投入,两国学生学习时间投入分布结构呈现出中国高课内·低课外投入,而美国学生为低课内·高课外的特征。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除了必须从本科教育开始积极改革既有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单一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强调学生参与、体验、主动学习的教学范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在课堂外的自主学习。

     

        卢晓东:减少学生毕业的学分量要求,减少课堂内教学时间,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这已经成为我国本科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例如,北京大学2003年已经将本科学习量减少到140学分左右,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也完成了同方向的改革。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与高水平的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小班研讨课,是世界一流大学本科教育最广泛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自2012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大学选取师资力量雄厚、课程体系相对成熟的低年级基础课,率先在数学科学学院、物理学院等五个基础理科院系开展了“量子力学”“无机化学”等6门低年级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的“小班课教学”试点,共开设8个大班、46个研讨型小班,此后向多个院系推广,力争实现每名本科生在北大期间至少选修2门“小班课”的目标。据北京大学教务部最近统计,目前全校共计69门本科生课程实施小班研讨课教学模式,共开设了研讨型小班课612门次,包含知名院士在内的近500名教师参与教学。北大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班级规模数据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一定距离。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如果在30岁之前没有对科学做出重大贡献的话,他就永远做不出了”。这凸显出大学本科教育必须尽快将学生带往学术前沿的重要性。大学的科学研究和本科生教学往往呈现为“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两条线,普通本科生大学四年很少有机会深入参与真实科研。将本科生科研引入大学教育中,才能弥补这个缺口,促进教学与科研水乳相融,这是我国本科高等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本报记者 陈鹏 通讯员 徐伟龙)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