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0日 星期一

    点评

    感受评剧《母亲》独特的形式美

    作者:万素 《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20日 15版)

        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评剧院推出了以北京密云抗战母亲邓玉芬为题材的评剧《母亲》。该剧特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院长、著名剧作家刘锦云编剧,著名导演张曼君执导。剧中母亲邓玉芬由国家一级演员、评剧白派传人王平饰演。中国评剧院院长、国家一级作曲王亚勋,著名评剧作曲家刘文田以及东方歌舞团音乐总监赵石军共同担任该剧音乐唱腔设计。主创团队强强联合占领先机,为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评剧《母亲》创作主旨定位于描摹平凡人物、普通家庭的不幸遭遇,塑造壮美的英雄母亲形象,激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英雄母亲邓玉芬在抗日战争中献出5个孩子和丈夫一共6个亲人。她的4个儿子直接牺牲在战场,丈夫牺牲在送粮路上,最小的儿子小仔儿因掩护民众被捂死在襁褓中,成为抗战中最年幼的牺牲者,剧情让人唏嘘不已。评剧《母亲》深邃的思想价值毋庸置疑,但主创人员决定跳出过往的套路,大胆探索现实主义的诗化表达:将坚实厚重的思想内容与崭新的艺术手法、别具一格的舞台表现形式相融合。全剧以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回忆来反思这场旷日持久的全民抗战。编剧和导演不乏奇思妙想,抗日故事剧舞台上却不出现一个鬼子,集中笔墨塑造母亲形象,充分调动舞美、灯光、音乐、音效等各种艺术手段营造氛围,对鬼子只做侧面描写。打破了抗日剧必然有鬼子端着刺刀上场的套路,仍让人感觉到鬼子的存在和日寇的凶残。就说剧中的小仔儿吧,虽然生下不久就被捂死,创作者却让母亲想象中已长大的小仔儿在历史时空、现实时空和心理时空之间跳进跳出,以虚构性人物贯穿全剧,赋予他全能的视角,让他直接与父亲、母亲对话,甚至参与到父母娶亲的场面中,表现手法煞是新颖。

        评剧《母亲》尤其注重开发音乐直指人心的审美功能,在大写意的舞台上泼墨挥洒人物情感,使剧作呈现出史诗剧的品格。“一更里天黑黑,掌起灯儿望儿归……”这首采用河北民歌曲调谱写的主题歌《望儿归》,在伴唱中以男声、女声合唱及独唱、重唱等不同组合、不同声部反复再现,真切地传达出英雄母亲思念亲人那撕心裂肺的情感咏叹。这首歌仿佛也传达出编剧刘锦云和导演张曼君自己内心的咏叹,更具牵引观众和角色一起咏叹的审美效应。剧中出现的另一首当年华北沦陷区广为流传的民谣“民国二十六年,华北起狼烟,小小的日本儿来到咱这边,搅闹我中原……”也恰到好处地钩沉起尘封在中国人民心底70年的历史旧账,让年长者思绪澎湃、泣不成声,年轻一代感同身受、义愤填膺,有力地增进了剧作的历史感、时代感和真实感。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独创。《母亲》这部评剧新作追求一种独特的假定性和别具一格的形式美感,大量引进歌队、舞队铺排群众场面,充分动用歌舞手段来叙事、抒情,以至于有人点赞它就是一部音乐剧。该剧大大跨越了传统评剧视域,超越了戏曲艺术的常规形态,打破了评剧戏迷观众的审美心理定式。

        评剧《母亲》的创作排演由一色的青年演员挑梁担纲,从演出效果来看他们是称职的,既体现出剧院领导班子的眼光、见地和魄力,也充分见证了剧院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储备卓有成效。尤其是该剧重点推出女主角母亲的扮演者王平,力求精准地把握母亲这一普通山村妇女质朴、豁达的人物性格,在发声、唱腔、念白、眼神、面部神态、肢体语言的拿捏中,传达出特定戏剧情境下人物内心情感和情绪的细微变化。她创造的母亲形象与此前塑造的陈意映(《林觉民》)、马寡妇(《良宵》)、艾珞珂(《城邦恩仇》)等人物形象对照,行当不同、性格差异、表演风格迥然有别,不愧为可堪造就、前途无量的好苗子,具有跨行当、戏路宽、可塑性强的表演潜质。其他如B角母亲扮演者郑岚,憨憨老汉扮演者张超群,四个儿子永全、永水、永合、永安的扮演者于海泉、张国强、毛宗名、赵岩,及小仔的扮演者盖学泉、喜鹊的扮演者王婧、八路军小郭的扮演者毕虎等都是一水儿的年轻人,有的还是第一次独立创造角色呢。在刘萍、李惟全等剧院老一辈艺术家的精心传承与耐心指点下,在张曼君导演的启发、示范和高标准严要求下,无论是唱念做舞表演技艺的运用还是创造人物的能力培养方面,或多或少都获得了提高。同时,更为可喜的是一拨80后、90后仍在校学习的评剧表演系学生,这次也参与到《母亲》排演的艺术实践中,展示了中国评剧院出人出戏走正路和评剧接班人梯队的茁壮成长。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1985.01 - 2009.12)
    中华读书报
    中华读书报(1998.01 - 2010.08)
    文摘报
    文摘报(1998.01 - 2010.08)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1998.01-2009.08)
    书摘
    书摘(1998.01-2009.08)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